【摘要】 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以其良好的理化特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又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并发性白内障最为突出。目前,针对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提高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选择一种安全、简单、反应轻的手术方案是广大眼科医生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对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作一综述。
【关键词】 硅油 并发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0引言
1962年,Cibis等[1]首次将硅油作为玻璃体代替物应用于玻璃体手术,是玻璃体手术发展的里程碑。硅油具有的屏障分隔、内部顶压、空间限制和血液稳定等多方面特性决定它在玻璃体手术中的作用[2]。硅油比重轻、稳定性及透明性好,表面张力大能使难以复位的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使其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的应用[35]。但是随着硅油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其带来的并发症也倍受关注,如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带状变性,硅油乳化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及生活质量,其中以并发性白内障最为多见,有报道称硅油填充术后3mo内后囊下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00%[6] 。白内障的存在使患者残存的视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眼底情况的观察与诊治,常需行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白内障手术的特点是手术困难多、风险大,故其手术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现本文对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作一综述。
1发病机制
目前,眼内硅油填充并发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并不是很明确,可能与以下有关[7]:(1)硅油长期与晶状体后囊相接触,影响晶状体的营养代谢;(2)玻璃体切割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3)术中眼内灌注液的影响;(4)术中手术显微镜和光导纤维的光毒性;(5)手术器械的机械损伤。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多倾向(1)。并发性白内障多以核性及后囊下混浊为主,晶状体悬韧带较脆弱,囊膜常常增厚,韧性增加,这些特点均给手术带来难度。
2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白内障手术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视力及生活质量。杨磊等[7]选择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视力下降到0.05以下或发生眼压升高、硅油乳化、硅油溢入前房等并发症时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上,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手术方案有多种,争议颇多。(1)有学者认为,为防止白内障的发生,可在硅油填充时即摘除透明的晶状体;(2)一些学者为减少术后反应,建议硅油取出与白内障摘除分次手术,保留硅油于眼内先行白内障手术;Oner等[8]采用保留硅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前很多的学者为节省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尽快恢复患者视力,多倾向于白内障摘除联合硅油取出,包括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9]。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