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寻找皮质膨胀或/和液化、囊袋饱满的白色白内障简单、成功有效的撕囊方法。方法:对500眼皮质膨胀或/和液化、囊袋饱满的白色白内障,采用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方法,充分利用粘弹物质,维持正常囊袋压力,固定已松动的晶状体核,保持前房视野清晰,在无红光反射背景下,依撕囊口边缘的反光为轨迹,控制撕囊的大小和方向,顺/逆时针方向,完成连续性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四象限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464眼成功完成,20眼撕囊偏离轨道,借助囊膜剪切恢复撕囊轨迹后完成环形撕囊,12眼撕囊失败改为开罐式截囊,4眼撕囊裂向赤道部波及后囊膜,做相应处理。人工晶状体准确植入囊袋内490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10眼(其中4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随访0.5a,500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均无偏心、移位及夹持。结论: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术是皮质膨胀或/和液化、囊袋饱满的白色白内障,特殊情况下简单有效的撕囊方法。
【关键词】 撕囊 减压 非染色
0引言 完整的囊袋是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亦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的最佳生理位置[1]。因此,为了保证囊袋的完整性,我们从200203/200612,采用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术完成500眼皮质膨胀或/和液化,囊袋饱满的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小切口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积累了初步经验,现就有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病例共500眼,男284眼,女216眼; 右232眼,左268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并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26眼,成熟期146眼,过熟期部分皮质液化248眼,过熟期皮质完全液化80眼;年龄最小23岁,最大89岁;按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法[2]:Ⅱ级核52眼,Ⅲ级核138眼,Ⅳ级核240眼,Ⅴ级核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446眼,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54眼。所有手术均在瑞士Laica M841型或日本Takaci OM10 zoom型或Topcon 90型手术显微镜下完成,使用美国sharpoint系列手术刀,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的爱维(透明质酸钠)粘弹剂,苏州六六视觉医疗器械公司的角型撕囊镊。
1.2方法 术前1h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充分散大瞳孔,表面麻醉(爱尔卡因或倍诺喜),常规于角膜缘11点钟位完成球结膜瓣及巩膜隧道切口,做3点钟位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注入适量粘弹剂,15°穿刺刀或截囊针从主切口伸入前房,晶状体前囊膜前极部穿刺,5mL注射器连接秃针头自前囊膜穿刺口处,尽量抽吸皮质降低囊袋张力,通过囊膜穿刺口囊袋内注入少量粘弹剂固定晶状体核,并使前囊膜轻轻飘起,必要时再次前房补充粘弹剂,撕囊镊夹住穿刺口上唇或下唇,视情况顺/逆时针方向,观察撕囊边缘的反光,以控制撕囊的大小和方向,完成连续性环形撕囊,免水分离水分层“打桩”拦截劈核完成超声乳化或旋转晶状体核(皮质完全液化的超硬核)脱出囊袋至前房,视核大小扩大切口,娩核,粘弹剂下囊袋内准确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2结果
2.1撕囊完成情况 本组病例,464眼四象限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成功完成,20眼撕囊偏离轨道,借助囊膜剪切恢复撕囊轨迹完成环形撕囊,12眼撕囊失败改为开罐式截囊,4眼撕囊裂向赤道部波及后囊膜,做相应处理。
2.2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 本组病例,人工晶状体准确植入囊袋内490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10眼(其中4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500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均无偏心、移位及夹持。
2.3手术前后视力 (表1)
表1 手术前后视力对照表(略)
注:(1)视力均指人工晶状体眼的矫正视力。
(2)视力≤0.4者,均系眼后节其他病变,非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所致。
3讨论 连续性环形撕囊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至关重要,准确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不但其偏心移位甚少发生,而且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较低[35]。前囊膜是一层基底膜,光滑无方向性, 良好的眼底红光反射及正常的囊袋张力,是连续性环形撕囊成功的基础。白色白内障,囊膜变性或皱缩失去原有的弹性和韧性,不能保持其连续性和方向性[6],皮质膨胀液化,溢出囊袋干扰视野,囊袋张力高,核已极度松动,使撕囊轨迹难以控制,尤无红光反射,使撕囊变得相当困难。此时若行开罐式截囊,不能保持完整囊袋,无疑将给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带来困难,甚或发生不可预测的严重并发症。前囊膜染色技术固然给撕囊带来帮助,但在皮质膨胀或液化、囊袋张力增大情况下仍存在上述困难。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术既不需要特殊器械,也不增加手术成本,只要操作准确,多可顺利完成,故确为特殊情况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非常有效的撕囊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学. 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05
2葛坚.眼科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5
3龚力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
4石广森,刘平.儿童白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分析.眼科新进展,2006;27(3):208-209
5 Rajabi MT, Tari AS, Jabbarvan M, Rajabi MB. A reappraisal of the capsulorhexis: teaming angle in capsulorhexis. Int J Ophthalmol (Guoji Yanke Zazhi) ,2007;7(2):315318
6倪倬.眼的病理解剖基础与临床.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295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