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早期白内障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的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 采用ATL-HDI5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测量80例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结果 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轴平均长22.30mm,s=0.92mm。晶状体厚度平均4.51mm,s=0.70mm。前房深度平均1.85mm,s=1.73mm。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早期白内障对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的影响。
关键词 眼轴 晶状体厚度 前房深度
白内障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白内障的初发期和未成熟期,由于晶状体的膨胀,使晶状体增厚,前房变浅而继发青光眼。为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我们应用高频超声对80例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的测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80例,年龄60~85岁,平均67岁,男53例,女27例;60~69岁44例,70岁以上36例。
1.2 方法 对80例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临床确诊白内障的性质和分 期。采用ATL-HDI5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MHz。受检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将探头轻触眼睑,以连续滑行法横切、纵切。尽可能地使晶状体的结构显示清楚,测量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观察晶状体的前后缘、形态及内部回声,同时观察玻璃体和眼底视网膜的情况。
2 结果
2.1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轴和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的改变 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轴平均长22.30mm,s=0.92mm。晶状体厚度平均4.51mm,s=0.70mm。前房深度平均1.85mm,s=1.73mm。见表1。表1 80例老年性白内障眼轴和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测量结果 (略)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 年龄对前房深度无明显影 响,而眼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t>0.01,P<0.01。见表2。表2 不同年龄组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测量结果 (略)性别不同的老年性白内障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的改变 测量结果男性眼轴比女性稍长 t>0.01,P<0.01。男性前房深度较女性略深t>0.01,P<0.01。见表3。表3 不同性别老年性白内障眼轴、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测量结果(略)
3 讨论
3.1 晶状体混浊对眼球轴长的影响 在早期白内障中,男性眼轴比女性长,随年龄增长眼轴逐渐缩短。与张宁报道的大致相同 [1] 。
3.2 晶状体混浊对晶状体厚度的影响 本文所测结果显示:晶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厚,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邱钢 [2] 测量晶状体厚度(4.0±0.6)mm大致相同。晶状体厚度增加与晶状体水肿、核硬化有关。
3.3 晶状体混浊对前房深度的影响 早期白内障患者前房较正常人浅,是因为早期晶状体膨胀,改变了晶状体的前后径,使晶状体向前移,前房变浅,严重者使房角变窄而影响房水循环造成眼压升高,继发青发眼。
早期晶状体混浊大多数是从晶体前、后囊下开始,呈车轮状、辐射状、羽毛状等形态的皮质性混浊,多在赤道部发生。B超检查可以全面地了解晶状体混浊的情况,对有青光眼的患者可以免去散瞳检查。晶状体的营养来自于房水,当晶状体受到损伤或房水代谢发生变化时发生蛋白质凝固变硬,而使晶状体厚度和眼轴发生 变化。这些变化影响房水循环而引起眼压升高,出现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晶状体是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晶状体膨胀后,改变了屈光状态,所以有的老年人早期没有发现白内障,只是感到视力变化大,不断的更换眼镜。只要认真、仔细的检查就能发现眼压升高和视力下降的原因。
超声检查晶状体不仅图像清晰,还可以显示晶状体病变的程度,也可以显示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情况,对白内障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起到重要作用。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对患者无损伤、无痛苦,可反复操作,随时观察白内障发展的情况,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检查早期白内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的应用价值.福建医药杂志,2000,22(4):37.
2 邱钢.彩超、A超在老年性白内障诊断及眼球轴长测量的应用.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11(6):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