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大鼠的视觉电生理学观察

http://www.cnophol.com 2009-11-2 10:51:28 中华眼科在线

       
    在暗适应条件下,正常大鼠常规mERG波形非常明显.给予白光模式刺激,并在记录眼前加不同颜色滤光片后仍可以记录到明显的mERG波形.按波幅值排序,绿光>蓝光>红光,峰潜时则是绿光和蓝光相似,而红光时间较长.本例电生理异常大鼠暗适应条件下,常规mERG波形消失,颜色光mERG均存在,按波幅值排序,红光>绿光>蓝光,与正常大鼠明显不同,且红色光mERG波幅值异常增高,为蓝色光mERG波幅值的约4倍以上,峰潜时则是各种颜色光相似(Fig2,3).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的常规mERG仍能够记录出来,b波波形明显,但是峰潜时明显延长.

    图2 - 图3 略
    
    3 讨论
    
    眼为重要的感觉器官,其组织结构与其生物习性密切相关.昼间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视锥细胞非常发达,如一些鸟类只有视锥细胞.而昼伏夜出的动物则视网膜视杆细胞非常发达,人类以白天活动为主,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均丰富,且有黄斑和中心凹,对颜色和精细结构的分辨能力较强.大鼠为啮齿类动物,以夜间活动为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主要是视杆细胞,其视锥细胞所占比例很少.在白化大鼠,约为1%,其中7%为对紫外光敏感的UV(S)型锥体细胞,其他为对中长波长光敏感的M型锥体细胞.二者的敏感频率分别为359nm和509nm附近[4] .大鼠ERG的特点与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相吻合,表现为暗适应ERG波幅值高,而明适应ERG和闪烁ERG波幅值低,且对闪烁频率敏感.在人30Hz闪烁刺激是分离视锥细胞的最佳刺激,而10~20Hz的刺激频率对大鼠比较合适.

    本例电生理异常大鼠暗适应ERG波形与正常大鼠相似,未见异常.但是明适应ERG波形消失.提示该例大鼠的病变与视锥细胞功能异常有关.我们记录了常规mERG(明适应条件下记录),正如所预计的那样,其明适应ERG消失,而在正常大鼠能够记录出来,这进一步证明了病变部位与视锥细胞有关.为进一步分析其电生理特点,我们又记录了暗适应条件下的mERG.实验中我们发现前几个循环刺激时可以看到明显的mERG实时波形,但随着刺激次数(循环)的增加,实时波形迅速消失,因此按常规方法记录不到其mERG波形.可能是由于前几次循环刺激所观察到的实时波形为视杆细胞的反应,由于是采用白光进行刺激,在记录时总是有一半的视野接受白光刺激,抑制了视杆细胞的反应.该大鼠视锥细胞功能障碍,视锥细胞的反应记录不到,因此,通过计算机对信号的平均叠加,而记录不到明显的波形.但是我们在其眼前用有色滤光片遮挡再用同样的参数进行记录后,则看到非常有趣的现象,即红色光条件下该例大鼠的mERG波幅值异常升高,其总和反应的b波幅值较蓝光高约4倍多,较绿色光高约7倍,而在正常大鼠则总和反应的波幅值分别是白光>绿光>蓝光>红光,表明该大鼠对红色光的刺激异常敏感.但是通常认为大鼠缺乏对红光敏感的视锥细胞,因此该大鼠红光mERG波幅值异常升高的原因很难解释.

    为探究该例大鼠对红光异常敏感的原因,我们又分别在明、暗适应条件下记录色光ERG.该例大鼠明适应条件下的色光ERG消失,与明适应ERG波形消失的原因是相同的,都与视锥细胞功能异常有关.但是其暗适应条件下的色光ERG存在,与正常大鼠相似,未见其对红光有异常敏感现象.由于mERG和常规ERG的刺激模式不同,因此我们推测该例大鼠视感受器细胞可能发生了某种变异,以弥补其视锥细胞功能的障碍,而对红色光的mERG刺激模式异常敏感.

    mERG采用一种m序列(伪随机序列)方式同时对视网膜后极部多个部位进行刺激,它能够将视网膜上的电生理信号(多部位混合)用常规记录电极记录下来,并经过数学变换,将刺激部位和反应信号对应起来,从而可以在同一个记录时间内把后极部视网膜多个区域的电生理功能反应出来.多焦技术是1992年由Sutter等[5] 发明,1995年起逐步用于临床是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mERG的波形起源一般认为其与明适应ERG相似,因为mERG常规是在明适应条件下记录,反应的是视锥细胞和与之相连的双极细胞功能[5,6]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等注意到,mERG与常规所反应的视网膜电生理学特点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两者的刺激方式不一致,所以视网膜各种细胞内对刺激的 代谢反应和各种细胞膜电位的综合变化不同.本例所观察的电生理异常大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提示我们不能简单对多焦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解释.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因为刺激模式的不同,检查结果也不能简单的进行比较.
   
    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本研究发现的视锥细胞功能异常大鼠对红光mERG刺激模式异常敏感,虽然其机制尚不清楚,但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动物模型.Biel等[7] 报道了环核苷酸门控通道CNG3基因缺乏小鼠的电生理特性.该基因缺陷小鼠表现为选择性的视锥细胞功能丧失,而视杆细胞功能存在.与本例大鼠电生理特点相似,但是他们没有对CNG3基因缺陷小鼠的mERG进行观察.另外,本例电生理异常大鼠为自发性基因突变,其突变基因是否就是CNG3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Seeliger等[8] 报道患有遗传性视杆、视锥细胞退行性变猫的多焦电生理特点,与本例大鼠完全不同.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能够对动物mERG进行记录,目前仅见Ball和Petry[9] 关于正常大鼠mERG的研究报道,尚未见到关于大鼠mERG异常的报告.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对比研究该动物的视觉电生理特性,同时观察其病变特性能否遗传.

    参考文献:
    
    [1]Shi XY.The experimental animal science [M].Xi'an:the Shan-nxi Science and Technolohy Press,1989:110-148.

    [2]Zhang ZM,Gu YH,Li L,Long T,Shi L.A naturally occur-ring retinal hereditary disease rat with similar to congenital sta-tionary night blindness patient's ERG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2;23(1):6-8.

    [3]Szel A,Rohlich P.Two cone types of rat retina detected by an-ti-visual pigment antibodies [J].Exp Eye Res,1992;55(1):47-52.

    [4]Jacobs GH,Fenwick JA,Williams GA.Cone-based vision of rats for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lights [J].J Exp Biol,2001;204(Pt14):2439-2446.

    [5]Sutter EE,Tran D.The field topography of ERG components in man I.The photopic luminance response [J].Vision Res,1992;32(3):433-446.

    [6]Hood DC.Assessing retinal function with the multifocal tech-nique [J].Prog Retin Eye Res,2000;19(5):607-646.

    [7]Biel M,Seeliger M,Pfeifer A,Kohler K,Gerstner A,Ludwig A,Jaissle G,Fauser S,Zrenner E,Hofmann F.Selective loss of cone function in mice lacking the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CNG3[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13):7553-7557.

    [8]Seeliger MW,Narfstrom K.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in a cat model of hereditary retinal degeneration [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0;41(7):1998-2005.

    [9]Ball S,Petry HM.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retinal function in rats using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0;41(2):610-617.

    作者简介: 张作明(1961-),男(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Tel.(029)3374817 Email.Zhangzm@fmmu.
edu.cn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航天临床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视网膜电图,视网膜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大鼠)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