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文 王琪 王浩 汪丽芳
【关键词】 眼底视网膜
由于眼底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唯一能直接观察的小血管,它处于身体内部,不受外界干扰,且与全身血管变化一致。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收缩压、脉压差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其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尚不太清楚。为此,我们对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与收缩压、脉压差、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2年对某机关健康体检者892例,其中男824例,女68例,年龄65~89岁,平均(7166±465)岁。
12 方法
121 血压的测量:均在医院门诊进行,被检查者到医院后休息>30 min,然后进行血压的测量,用汞柱血压计坐位测量血压。血压值采用Korotkoff第Ⅰ音为收缩压、第Ⅴ音为舒张压,若声音持续不消失,则采用第Ⅳ音为舒张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其中高血压患者338例(其中男314例,女24例),血压为:平均收缩压(14416±1448) mmHg,平均舒张压(8589±881) mmHg,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服用降压药物;非高血压组554例(其中男510例,女44例),血压为:平均收缩压(13185±1292) mmHg,平均舒张压(8057±778) mmHg。
122 眼底动脉检查:在暗室中,用手持直接检眼镜于正常瞳孔(不散瞳)下进行眼底检查。眼底动脉分级以KeithWagener法为基准,结合老年退行性动脉硬化分为以下3级:Ⅰ级:小动脉变细或管径粗细不均、反光带增宽,小动静脉交叉处虽无明显压迫征,但透过动脉管壁见不到后面的静脉血柱;Ⅱ级:动脉反光带增宽,呈铜丝样外观,2、3级分支的动静脉交叉至少>2处存在压迫征,动脉下方静脉被遮蔽、两端静脉呈笔尖样变细或呈“S”、“Z”字形移位;Ⅲ级:动脉呈银丝样外观及典型普遍的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伴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及片状出血。
123 BMI的测量:用专用身高计和杠杆式体质量秤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24 所有血糖(Glu)、TG和TC的测量均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进行。
125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均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1]。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各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各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结果均用SPSS处理。
2 结果 眼底动脉Ⅰ级组、Ⅱ级组和对照组3组间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收缩压、脉压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舒张压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眼底动脉Ⅰ级组、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各眼底动脉硬化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略) 3 讨论 视网膜动脉是脑循环系统的一部分,通过眼底检查是唯一能够直接观察到周围血管变化的方法。所以,视网膜动脉所显示的硬化程度,也是脑动脉及周身动脉硬化的指征。因此,对心、脑、肾等器官的异常变化程度和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从本实验的结果看:收缩压和脉压差与眼底动脉硬化明显相关。这也可能是近年来高血压指南中越来越重视收缩压的原因之一。关于脉压差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有大量文献报道[2],但关于脉压差与眼底动脉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脉压差升高已经被证实: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由于脉压差升高导致动脉张力作用的减弱可以诱发动脉斑块破裂[3,4]。许多研究证实:脉压差和颈动脉疾病具有独立的相关性[5]。关于脉压差与动脉硬化的确切关系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从本实验的结果看各眼底动脉硬化组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可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各眼底动脉硬化组收缩压、脉压差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收缩压、脉压差可能参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于其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确切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
[2] Domanski M,Norman J,Wolz M,et al.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using pulse pressure in the first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Hypertension,2001,38(4):793.
[3] Lyon RT,RunyonHass A,Davis HR,et al.Protection from atherosclerotic lesion formation by reduction of artery wall motion[J].J Vasc Surg,1987,5(1):59.
[4] Cheng GC,Loree HM,Kamm RD,et al.Distribution of circumferential stress in ruptured and stable atherosclerotic lesions.A structural analysi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Circulation,1993,87(4):1179.
[5] 杨文,王浩,王琪,等.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2,21(2):98.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干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