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学英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分别进行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检测,观察Ops在上述疾病中的不同表现,为临床上进行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跟踪观察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方法: 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2例(60只眼)、高眼压症22例(30只眼)及正常人26例(52只眼)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各子波及Ops总幅值(∑0)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迟,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高眼压症患者中Ops振幅总幅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峰时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异常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60.80%,高眼压症组16.67%。 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表现出显著性差异,Ops随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程度不断加深其异常率逐渐增高;高眼压症也有一定的异常率,总幅值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我们认为:Ops可以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指标之一,也说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视网膜内层血液微循环遭到破坏有关,同时对高眼压症的监测随访也有一定指导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振荡电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为常见的不可逆性的致盲眼病之一,部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疾病的早期仅表现为眼压的升高或视杯的增大,而没有视野的改变,当视野出现异常时已经处于疾病的晚期。因此,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力、防盲治盲工作很重要。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尽管预后好,但也有报道:在OHT患者中有0.4%~17.4%会转变成开角型青光眼 〔1,2〕 。本文通过对振荡电位(Ops)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中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探讨Ops可否作为早期诊断和观察指标之一,应用于上述疾病的检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观察组 所有病例均为2000年3月以来门诊及住院病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32例(60只眼),诊断标准为1987年全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标准 〔3〕 :①眼压>2.79kPa;②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③青光眼性视野缺损;④前房角为开角;⑤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眼底和视野改变。根据李凤鸣对青光眼视野改变分类方法 〔4〕 将病例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组。32例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6~75岁,平均52.3岁。
高眼压症组:22例(30只眼),参考杨桦 〔5〕 诊断高眼压症标准,患者每周复查双眼眼压1次,取其平均值,每6个月复查双眼视野1次超过1年以上,排除青光眼及其他眼部疾病。诊断标准为:视盘外观正常,视野正常,眼压>2.80kPa。22例中男8例,女14例;年龄17~73岁,平均50.6岁。
1.1.2 对照组 正常对照组26例(52只眼),正常标准为:矫正视力≥1.0,屈光度+2.00D~3.00D之间,眼压≤2.66kPa,C/D≤0.5,且双眼C/D差≤0.2,无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排除影响视功能检查及精神异常因素者,无青光眼病史及家族史 〔6〕 。
1.2 仪器与材料 1.2.1 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 重庆康华公司生产AVS-2200EX电生理检查系统。(电极:作用电极为环形角膜接触电极、参考电极及地电极为皮肤电极。角膜保护剂:透明质酸钠。) 1.2.2 视野仪 HQDSⅡ电脑视野仪,北京眼科研究所研制。
1.2.3 眼压计 YZ-7A压陷式眼压计,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
1.2.4 房角镜 美国OCULA三面镜。 1.2.5 检眼镜 YZ11D检眼镜,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
1.3 方法 用0.5%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直径≥7mm以上,暗适应30min,双眼同时记录,被检眼1%的卡因表面麻醉,在角膜电极中滴入少许透明质酸钠,放置角膜电极,参考电极及地电极为盘状银制电极,分别置于外眦和前额,各项检测参数设置按国际临床视网膜电图(ERG)有关振荡电位标准,电脑程序预先设置(放大倍数10K,分析时间250ms,刺激次数10,刺激频率0.2Hz,刺激模式single,低端频率75Hz,高端频率300Hz,闪光强度4,背景强度0级),取第一次闪光15s后的10次闪光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均以(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两两t检验。采用行×列表数据χ 2 检验。
2 结果 2.1 Ops总值的变化 Ops总值相当于前4个小波振幅的总和,即∑O=O 1 +O 2 +O 3 +O 4 ,见表1。POAG分为三期:早期、中期、晚期。 表1 观察各组与对照组Ops总值(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显示:OHT及POAG各组Ops总值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损程度加重,Ops总值渐降低。 2.2 异常率 应用行×列表数据χ 2 检验:P<0.01。Ops总值异常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且随着病损程度加重,异常率升高。见表2。 表2 OHT及POAG不同病程Ops总值检测结果(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5。
2.3 Ops潜伏期的变化 T 1 、T 2 、T 3 、T 4 分别代表Ops四个子波的潜伏期,见表3。 表3显示:POAG早期、中期、晚期Ops潜伏期延长,并随着病损加重潜伏期延长明显,而OHT组无统计学意义。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