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庆俊 赵根运 作者单位:273200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关键词】 青光眼 手术并发症 浅前房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连续收治的青光眼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病人372例495只眼,年龄2.5~84岁,平均52.26岁。其中106例117眼发生术后浅前房,右59只眼,左58只眼;男55例61只眼,女51例5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0只眼,继发性青光眼9只眼,先天性青光眼4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17只眼。手术方法:在352例495只眼中分别行小梁切除术64例78只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178例291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或Phaco+IOL+小梁切除术)110例126只眼。其中发生浅前房的1l7只眼采用的手术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术15只眼,小梁切除术+MMC93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或Phaco+IOL+小梁切除术)9只眼。术后每天常规给予点必舒及米多林点眼。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分布和原因:495只术眼中发生浅前房117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23.64%。其中小梁切除可计数19.2%,小梁切除术+MMC为32%,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为7.1%(9/26) 。在这些浅前房中,房水滤过过畅36只眼(30.7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4只眼(29.06%),结膜瓣渗漏27只眼(23.08%),恶性青光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只眼(2.56%),脉络膜上腔出血2只眼(1.71%)。
浅前房的类型:术后浅前房的定义为术后第1天未形成前或形成数天内又消失者。浅前房的分级按照北京同仁医院的分级方法,浅I级:全部有极浅的前房,周边前房呈裂隙状,小于1/5角膜厚度;浅II级中分a、b 两型,浅II a级:仅虹膜小环以内有极浅前房;浅IIb:仅瞳孔区有极浅前房;浅III级:虹膜、晶状体全部与角膜粘贴,浅房完全消失[1]。本组病例中浅I级前房46只眼,浅IIa级45只眼,浅II b级19只眼,浅Ⅲ级7只眼。
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本组发生浅前房的病例中,67只眼在术后1日内出现浅前房,31只眼发生在术后2日,12只眼发生在术后3日,其余7只眼均发生在4日或4日以上。
浅前房的处理方法:①保守治疗:首先采用散瞳剂,散瞳可防止虹膜前后粘连。术后每天应用美多丽快速散瞳剂或1%阿托品眼膏点眼,必要时结膜下注射混合散瞳剂。对滤过过强的病例,除散瞳外,可在滤过泡相应部位的眼睑表面,外加梭形小棉枕,用胶布固定好,然后用绷带轻轻加压包扎。每天上午应用20%甘露醇250m1,下午应用50%甘油盐水120 ml,如果前房反应明显,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可形成。②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浅IIb级前房经积极综合治疗5~7天,浅III级前房1~2天后仍无好转,应采取前房重建样: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气术或抽吸玻璃体水囊+前房注气样。前房空气注入量以以角膜与虹膜分离开,周边部前房形成为宜。对结膜瓣渗漏者,在显微镜下重新加固缝合。
结果
106例117只眼中经保守治疗10只眼,恶性青光眼3只眼;通过散瞳,加压包扎,高渗剂的使用及局部与全身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前房形成良好,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木治疗治愈35只眼;其中行结膜瓣渗漏17只眼,脉络膜脱离3只眼,恶性青光眼12只眼,恶性青光眼+脉络膜脱离3只眼;其中行结膜瓣修补术17只眼,脉络膜上腔放液术7只眼,有1只眼行抽吸玻璃体水囊+前房注气术2次,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
讨论
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滤过过畅:本组滤过过畅主要发生在小梁切除+MMC中,MMC的使用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由于MMC为细胞周期的相对非特异性药物,影响整个细胞周期活动,0.001mg/ml的MMC就能不可逆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有效阻止滤过泡的纤维化。再加上巩膜瓣缝合不严密而致滤过过强;同时MMC对睫状体有毒性作用,使睫状上皮功能减退,房水分泌减少。这种浅前房通常保守治疗即获良好效果,药物治疗的同时需用梭形小棉球压在滤过区的上睑部位,轻轻加压包扎。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是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而脉络膜脱离又通过减少房水生成及加强房水从葡萄膜-巩膜脱离。加重低眼压性浅前房。另外,切口偏后,切口缝合不严都会导致脉络膜脱离。理想的滤过术切口以不超过角膜半透明区后界面后0.6mm为宜。经保守治疗,大多数脉络膜脱离,随着时间的延长,眼压逐步升高,均能自行缓解。若浅前房持续并扩大呈浅IIb、浅Ⅲ浅前房,则需手术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并重建前房。本手术方法可多次重复建施行。结膜瓣渗漏:结膜为滤过泡外引流至结膜下。结膜瓣愈合不良、破裂及手术中结膜瓣固定不好造成术后结膜瓣收缩后退,巩膜瓣缘外露,都会使房水失去滤过屏障保护,造成房水渗漏而致浅前房。同时房水渗漏又影响结膜伤口的愈合。
恶性青光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由于手术创伤及炎症反应引起睫状体水肿,使睫状环缩小并与晶状体赤道部紧贴,使房水潴留在晶状体后面,推动晶体-虹膜隔前移,使房变浅,房水逆向流动,瘀积于玻璃内,导致眼压升高。其发生的易感因素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晶体悬韧带松弛;眼前节结构小,如小角膜、浅前房、睫状环小(睫状突出距晶体赤道<0.5mm),而相对晶体较大;房水分泌抑制剂和睫状体麻痹剂的停用;滥用匹罗卡品;远视眼由于过度房中有15眼(12.82%)发生恶性青光眼,均在12~48小时内出现本症,立即使用阿托品、美多丽散瞳,部分加用结膜下注射混合散瞳剂的处置,同时行其他保守治疗。其中3例分别在治疗1~2日后症状缓解,前房逐步恢复,经巩固治疗未出现恶化。余12例经2日治疗症状无好转,改行手术治疗,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气术、抽吸玻璃体水囊+前房注房气术,术毕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常规使用散瞳剂及皮质类固醇。
【参考文献】
1 张舒心, 刘磊.青光眼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32-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