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爱民 潘云 作者单位:225200江苏江都市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探讨氩激光封闭周边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间接眼底镜和三面镜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发现裂孔,氩激光光凝裂孔周围至裂孔封闭。结果: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46例(63眼),其中干性裂孔58眼,伴有视网膜下液的5眼。随访3~21个月,干性裂孔全部封闭,伴有视网膜下液的5眼中3眼治愈,2眼无效。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激光封闭裂孔可以预防或延迟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氩激光 光凝 周边视网膜裂孔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6例(63眼)患者,年龄22~68岁,男24例,女22例,单眼46眼,双眼17眼。就诊时主诉有闪光感或眼前黑影飘动32例,无主诉者14例。对侧眼有视网膜脱离手术史的14例。高度近视13例,中低度近视23例,无屈光不正10例。单个裂孔51眼,多个裂孔12眼。马蹄形裂孔6眼,单纯圆孔20眼,变性伴裂孔37眼。干性裂孔58眼,有浅脱离伴少量视网膜下液的5眼。随访3~21个月。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充分扩瞳,三面镜结合间接眼底镜详细检查双眼玻璃体、视网膜。采用COHERENT、ULTIMA 2000型氩离子激光器,通过三面镜进行激光光凝。对于干性裂孔,直接于裂孔缘至正常网膜上作2~3排光凝,光斑间隔1个光斑。各排光斑间相交错,对于有视网膜浅脱离的,先在网膜下液与正常视网膜交界处光凝1排,并在其旁边的正常视网膜上光凝2~3排,各光斑相隔1个光斑,3~7天后待视网膜下液逐渐吸收后再行第2次或第3次光凝,直至光凝斑达裂孔边缘。位于变性区内的裂孔,于变性区边缘及外周光凝2~3排。光凝能量150~300mW,曝光时间0.1~0.2秒,光斑直径200~300nm。光凝强度为2~3级,即出现白色光凝斑;高度近视不伴PVD采用降低激光能量,分次激光。 结果 本组治疗前干性裂孔58眼中,48眼经1次光凝后治愈,三面镜下见裂孔周围有明显瘢痕及色素沉着,视网膜平伏;10眼经2次或2次以上光凝后治愈(其中2眼为马蹄孔,8眼为变性伴裂孔,均为高度近视,3例未发生PVD)。治疗前有视网膜下液的5眼均经2次或2次以上的光凝,3眼治愈,2眼无效(均为马蹄孔,改为手术治疗)。 讨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激光光凝对预防RRD的发生和发展大多仅能在视网膜干性裂孔形成的阶段奏效。及早发现裂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键时机[1]。对病变范围小、裂孔卵圆形的局限性浅网脱患者,无论有无自觉症状,要及时实施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氩激光治疗[2]。男性中青年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不伴FVD的患者,是视网膜脱离对侧眼预防性治疗后失败的高危因素[3]。 从我们的病例来看,无高度近视的裂孔一次激光治愈;高度近视没有PVD的病人采用低强度、分次激光治疗,激光区域未出现新的牵引裂孔,说明这类病人完全可以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但要注意激光的能量和光斑的间隔距离,不要追求一次性完成,可以考虑减少激光能量,随访间断时间减少,加强观察,必要时补激光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嘉莹,肖斯贤,黄肇薇,等.氩激光光凝裂孔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1:14.
2 高小伟,管怀进,徐建云.激光治疗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86例效果观察.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5:25.
3 罗毅,李敏,赵听,等.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裂孔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后失败原因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7,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