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丽珊 张晓苹 朱美玲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合肥)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最佳时机,屈光度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75例(96)眼全部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无晶体眼为3眼;年龄最小2岁,最大14岁,平均 7.6岁;随访4个月~3年。结果 1)术后矫正视力满意,≥0.5共38眼,占39.6%;0.1~0.4共36眼,占37.5%;<0.1共8眼,占8.3%;视力检查不合作14眼,占14.6%。2)术后葡萄膜炎及晶体后囊膜增殖较成人严重。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防治儿童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最佳方法。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弱视训练。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视力,避免弱视的发生及重建双眼单视功能。随着显微手术的开展和人工晶体的广泛应用,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们共对75例(96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施行了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96)眼患者中,男44例(63眼),女31例(33眼);年龄最小2岁,最大14岁,平均7.6岁;其中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I期植入的93眼,无晶体眼行人工晶体II期植入的3眼;随访4个月~3年;术前视力为光感至0.1不等;所有病人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为按SRK回归公式计算得出的度数减去1.5~2.5D,不足部分术后戴镜矫正。
1.2 手术方法
术前托吡酰胺扩瞳,手术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显微镜下角膜缘后约2mm做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充分的水分离以求彻底清除皮质,超声乳化或单纯灌注,吸出晶体核和皮质,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卡米可林缩瞳,10/0无损伤线缝合切口,浅眶或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术后常规给予托吡酰胺扩瞳,必要时给予2%后马托品或1%阿托品眼药水扩瞳,典必殊,普南扑灵眼药水滴眼。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矫正视力≥0.5共38眼,占39.6%;0.1~0.4共36眼,占37.5%;<0.1共8眼,占8.3%;视力检查不合作14眼,约占14.6%。手术年龄早,双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好。
2.2 术后并发症
2.2.1 葡萄膜炎
术眼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葡萄膜炎症,反应比成人重。轻者出现房水闪辉现象,晶体表面可见少量色素沉着,较重者可出现房水明显浑浊,晶体表面大量色素沉着,瞳孔不易扩大,严重者瞳孔发生后粘连,甚至有晶体前膜形成等。扩瞳,局部及全身给予激素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葡萄膜炎症。
2.2.2 后囊膜浑浊
本组96眼中有78眼术后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后囊膜浑浊,发生率为81.3%,最早发生在术后2 周,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2.2.3 .瞳孔夹持
本组病例中有5名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瞳孔夹持,由于眼压不高,对视力无明显影响,给予临床观察处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