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儿童角膜穿孔伤修补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http://www.cnophol.com 2009-12-28 10:51:53 中华眼科在线

  高宗峰 姚淑玲 孙鸣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角膜穿孔伤修补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角膜穿孔伤、晶状体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眼施行角膜穿孔伤修补、晶状体异物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前所有病例视力为光感~0.02,而术后视力0.5~1.2者20例,0.4、0.3、0.2及≤0.1者各3例。 结论 联合手术是儿童角膜穿孔伤、晶状体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恢复视力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 儿童;角膜穿孔伤;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联合手术

  Combined surgery of corneal repairing,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

  GAO Zong-Feng,YAO Shu-Ling,SUN Ming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GAO Zong-Feng),Pharmacy of Chinese Drug(YAO Shu-Ling),Tongcheng People's Hospital,Tongcheng 231400,Anhui Province,China;Bengbu Railway Central Hospital (SUN Ming),Bengbu 233000,Auhui Pror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mbined surgery of corneal repairing,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Methods  A combination of coreal repairment,intratential foreign body extrac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on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on 32 patients with coreal repairments,foreign bodies in the lenses and traumatic cataracts.Results  Preoperatively,the visual acuities of all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light perception to 0.02,while postoperatively,the visual acuities were 0.5~1.2 in 20 cases,0.4、0.3、0.2 and ≤0.1in 3 cases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combined surgery maybe the best method of rehabilitating vision in children with conreal repairments,foreign bodies in the lenses and traumatic cataracts.

  Key Words children;perforation of cornea;cataract;IOL;combined surgery

  50年代Choyce和Binkhorst首先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儿童,70年代后随着显微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尤其是新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广泛应用,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主要方法之一。对儿童角膜穿通伤、晶状体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眼施行角膜穿通伤修补、晶状体异物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称四联术)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探索该手术的利弊,我们对32例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2例,均为单眼,男21例,女11例,右眼13例,左眼19例,年龄3~14a,平均8a。外伤至手术时间为2h~1a,平均41d。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基础麻醉和/或局部麻醉下进行。调整好手术显微镜同轴照明,根据角膜穿孔伤口大小和部位,确定取出异物、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部位,对穿孔位于角膜中央部且伤口较小者,先用10-0无损伤缝线缝合伤口,再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正上方板层切开角膜缘6mm,全层切开1.5mm,对前房有皮质者,可将同步注吸针头伸入前房,吸出部分晶状体皮质,显露异物。根据异物位置,吸出异物或同晶状体核一并娩出,吸净皮质,后囊抛光。全层切开角膜缘达6mm,前房注入20g.L-1甲基纤维素或玻璃酸钠注射液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缝合角膜切口,对角膜伤口较大且伤口位于角膜周边部者,可在前房注入20g*L-1甲基纤维素或玻璃酸钠注射液后,在原伤口施行上述步骤。

  2 结果

  手术均顺利,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前所有病例视力为光感~0.02,术后随访0.5~5.0a,26例(81.3%)视功能恢复到脱残标准,其中0.5~1.2者20例,0.4、0.3、0.2及≤0.1者各3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伤口处留有斑翳,11例术中施行了光学虹膜切除术。晶状体后囊混浊17例(53.2%);虹膜与人工晶状体或囊膜粘连致瞳孔变形15例(46.9%);8例(25.0%)晶状体轻度偏离中心,未见明显脱位。

  3 讨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关键是重新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和预防斜视和弱视的发生。普通眼镜存在着视网膜影像大小失真,双眼屈光参差过大,不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因此无法应用于单眼无晶状体眼的矫正。角膜接触镜对多数患儿是一种可行的矫正方法,但存在感染、无菌性炎症、角膜上皮、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等问题,且常有镜片丢失,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尤其不适宜伴有角膜白斑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5]。表面角膜镜片也是单侧无晶状体眼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但矫正不足,过矫、镜片脱落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且术后角膜水肿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退,对儿童视功能恢复不利[5],同时,镜片的透明性恢复缓慢,不利于弱视的防治。尽管人工晶状体植入应用于儿童仍有争议,但目前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已经证实儿童与成人一样对眼内人工晶状体能很好地耐受。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位于生理位置,固定良好,对角膜内皮及虹膜影响较少,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建立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是目前较理想的儿童单侧性无晶状体眼矫正的方法。本组资料证明,由于伴有角膜穿通伤,术后角膜水肿及前部葡萄膜炎症反应较成人为重,但经全身或局部激素及中药制剂治疗5~7d后症状很快得到控制。未见顽固性葡萄膜炎、大泡性角膜病变、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在儿童眼内显示了很好的生物耐受性。但作为教训,应当指出,在原伤口摘除异物及晶状体因加重角膜损伤,并有上皮植入危险,术后反应严重,应列为禁忌。

  本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20例,占62.5%,与文献报道[5]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占60%以上相符,说明本组大部分儿童视功能得到基本恢复,且已建立双眼融合功能。尽管术后角膜伤口处形成斑翳,但术中进行恰当的光学虹膜切除,仍可有效地预防因角膜斑翳遮盖瞳孔妨碍视力恢复。随访发现3例儿童术后有10°~15°斜视,经过积极的遮盖疗法后斜视得以矫正,视力也明显提高,说明术后应及时治疗弱视斜视,遮盖健眼仍为有效的治疗弱视、斜视的方法。

  作者简介 高宗峰,男,1958年8月生,安徽省桐城市人,汉族,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在中华眼科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能全面开展眼科各类手术。联系电话:0556-6123561(宅);0556-6121626-8888(办)。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眼科,中华眼科在线,儿童,角膜穿孔伤,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联合手术)的信息
      热门图文

    按摩紧肤消肿去黑眼圈

    九个日常动作让黑眼圈

    小诀窍 让眼膜功效发挥

    打造国际化彩妆tips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全球医院网保健
    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卫生法制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