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中医病症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之间的关系
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1个象限,2个象限,3个象限,4个象限,局限性变薄或缺损,弥漫性变薄,弥散性变薄并局限性缺损[1]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比较,见表1。从表1可发现,中医的证型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风内障的各个证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受累的象限不同:实证主要是1~2个象限,以局限性变薄为主;而且局限在上下象限;虚证的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累计4个象限,并以弥漫性变薄为主。
2.2中医证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象限值比较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RNFL损害也将会越来越严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丢失越来越多。将实证、虚实夹杂、虚证患者各个象限和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发现,不管是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还是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青光眼患者比正常人明显减少,以下方减少明显,上述结果还表明,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减少。
2.3中医证型与视野特征性改变的关系
将视野损害按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含鼻侧阶梯),象限性、偏盲型缺损,中心、颞侧视岛残留4个类型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3组证型比较(表3)。表明实证多以早期视野损害为特点,虚证多为中心颞侧视岛残留。
3讨论
青风内障病名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治眼内障诸方》“青风内障,瞳人虽在,昏暗渐不见物,状如青盲。”《秘传眼科龙木论·青风内障》中谈到:“此眼初患之时,微有痛涩,头旋脑痛,或眼先见有花,或无花。瞳人不开不大渐渐昏暗。”《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指出:“青风内障证,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青)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不知其危而不急救者,盲在旦夕耳。”由上可见历代医家对青风内障临床症状及本病的预后做出归纳,认为本病较之绿风内障进展缓慢,初起之时无明显自觉症状,但随病程进展,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严重损害视功能至失明。在现代,《中医眼科学》等教科书中,将青风内障定义为“起病无明显不适,逐渐眼珠胀硬,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烟之状,视野日渐缩窄,终致失明的眼病”。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正常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可以致盲的眼病[4]。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缺损和视乳头损害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重要体征,是临床上作为观察病情、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2]。本研究通过对14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的丢失的分析,可以看出青风内障的证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病情的发展,由实证转换成虚证。这与中医对青风内障的论述是吻合的,在早期青光眼发展至后期阶段,病久元气衰惫,肝、脾、肾三脏俱虚,目窍失养,瞳神渐散不收,神光衰微,视力减退,视乳头失于精血濡养色苍白无血色,中央凹陷如杯状。
在临床上许多的青光眼患者无证可辨,对诊疗提出了挑战,通过本研究证实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各证型间与视神经的损害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依据。由于时间短,样本量较少个别症候病例数不足,还有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一部分患者无证可辨。研究结果会有偏倚,期待今后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能够发现该病个症候更多的规律,为青风内障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美玉.青光眼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31
2刘杏,黄时洲.眼科临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68,307309,312313
3文宠,成洪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证型分析.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2627
4 Schwartz K, Budenz D. Current management of glaucoma. Curr OpinOphthalmol 2004;15(2):11912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