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后仓 杜显丽 陈敏 綦伟栋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 266071
目的:探讨不同切削方式LASIK术后临床效果及角膜非球面性的改变。
方法:45眼施行非球面切削LASIK术及50眼施行非Q值引导的LASIK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3及6月裸眼视力、屈光度、Q值、球差、对比敏感度及主观调查问卷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各月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Q值组术前及术后半年Q值分别为-0.19±0.08及0.50±0.34,非Q值组为-0.18±0.11及0.80±0.47;两组术前Q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月非Q值组均大于Q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术后Q值稳定。Q值组术后半年Q值增量(⊿Q)为0.68±0.35;非Q值组为0.98±0.46。Q值组术前及术后半年球差Z40值为0.02±0.02及0.09±0.04,非Q值组为0.02±0.02及0.17±0.10;术后半年非Q值组球差比Q值组更大(P均<0.05),非Q值组约为术前的8.5倍,Q值组为4倍。有及无眩光暗视对比敏感度(CSF)Q值组术后比术前有显著性增高,以中高频为主(P<0.05);非Q值组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CSF增量对比,Q值治疗组术后CSF增量在各频段更大,术后CSF更佳(P均<0.05)。主观问卷调查Q值治疗组在夜视力和夜间驾驶方面优于非Q值治疗组。
结论:Q值引导的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状态改变及球差较非Q值引导组小,暗环境视觉质量更佳,对近视的临床矫正效果更好;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