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我国PACG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如前所述,多种机制共存型PACG是我国PACG的主要类型,而传统的诊断标准未能对非瞳孔阻滞机制明确加以阐述,故常导致这一类型的PACG误诊,以致未能针对非瞳孔阻滞因素作出相应的有效治疗。将多种机制共存型PACG与其他类型予以鉴别,对PACG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1.诊断:首先,根据虹膜形态及中央前房深度,我们可简单地将PACG分为两类:虹膜高褶型和虹膜膨隆型。如果是虹膜膨隆型,我们可对其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再次评价房角及虹膜形态。如术后房角明显加宽,周边虹膜变平坦,那瞳孔阻滞的诊断即成立;但如果术后仅周边虹膜膨隆减轻,而房角仍狭窄或关闭、或暗室试验阳性、或UBM检查暗室条件下房角关闭,则可诊断为多种机制共存型PACG。
多种机制共存型PACG可进一步分为不同亚型。在完成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我们可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滴用毛果芸香碱收缩瞳孔,使周边虹膜变薄,此时如关闭的房角开放或窄房角加宽,则非瞳孔阻滞因素为虹膜肥厚。如虹膜切除术或缩瞳治疗后,患者的房角仍狭窄或关闭,那共存的非瞳孔阻滞因素则是睫状体前移。UBM检查对明确非瞳孔阻滞机制有重要作用,其能直接判断睫状体是否肥厚或前移,并可判断光照或暗室条件下的周边虹膜是否肥厚。
2.治疗:对于瞳孔阻滞与周边虹膜肥厚共存型PACG的治疗,可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先解除共存的瞳孔阻滞因素,然后再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减少周边虹膜的厚度,避免周边虹膜堆积。如果治疗单位无激光设备,则可进行缩瞳治疗。由于长时间使用毛果芸香碱可引起眼部和全身并发症及副作用,我们建议先予患者滴用毛果芸香碱以预防房角关闭,然后再嘱患者到有激光设备的医院进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然而,瞳孔阻滞和睫状体前移共存型、或睫状体前移和虹膜肥厚共存型PACG的治疗效果较瞳孔阻滞与虹膜肥厚共存型PACG差。定期的房角检查和UBM观察发现,某些情况下睫状体前移可加重房角狭窄。
如果是单纯性非瞳孔阻滞型PACG(虹膜高褶型),则无需进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该型PACG首选的治疗手段,虹膜成型术后,可再次评价房角情况。虹膜成形术对虹膜肥厚型患者通常有效,但对睫状体前移型患者而言,虹膜成形术或缩瞳治疗只能使虹膜高褶得到部分改善。只要高褶的周边虹膜在暗室条件下未见阻塞小梁网功能区,那这种治疗即相对有效。
无论何种类型的PACG,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一旦患者出现周边虹膜广泛粘连,眼压控制将相当困难。此时必须行滤过性手术。但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将影响滤过性手术的疗效,如扁平前房、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是否存在其他可代替滤过性手术的降眼压方法?只要还有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