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象限的房角开放,且眼压控制在30 mm Hg以下,视神经损害不严重者,可施行激光虹膜切除术和(或)虹膜成形术,并在术后进行24 h眼压曲线测定。随着前房的加深,部分患者粘连的房角重新开放,虹膜切除术和(或)虹膜成形术后部分患者的眼压较术前下降。如患者术后的眼压下降至正常水平,且至少两个象限的房角开放,则上述治疗有效,可不必继续用药,但需密切随访,以观察眼压是否长期控制。虹膜成形术后如眼压仍难以控制,或术后一段时间后眼压又回升,那我们可根据24 h眼压及视神经损害的程度,选择局部降眼压药物将眼压控制至靶水平。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约45%的此类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理想,这意味着约45%的此类患者可避免行滤过性手术。对房角广泛粘连的患者而言,非滤过性手术如房角粘连分离术也可代替滤过性手术。Hidenobu等对这种非滤过性手术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发现93%行房角粘连分离术的患者眼压在术后18个月的随访中能控制在21 mm Hg以下。如果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眼压仍未能得到控制,则应采用滤过性手术。在进行滤过性手术时,我们建议使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以预防术后早期滤过过度引起的并发症。
PACG是我国及亚洲人种的常见致盲眼病之一。世界上的PACG患者超过3千万,这相当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总数。充分认识PACG的危害性对世界范围内的眼科工作者相当重要。东亚人尤其是我国人的房角有发展为爬行性房角关闭的倾向,且有直接证据表明爬行性房角关闭是由多种机制引起。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及睫状体位置变化是导致此型PACG房角爬行性关闭的决定性解剖因素。将此型PACG与其他型PACG区别,对PACG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尽管最近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并未完全明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我们也希望此篇文章能激发同道对PACG领域的研究兴趣,努力寻求解答上述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赵家良,胡天圣,胡铮,等.西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眼科杂志,1990,26:47-50.
2,Congdon NG, Youlin Q, Quigley H, et al. Biometry and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among Chinese, white, and black populations. Ophthalmology, 1997,104:1489-1495.
3,王宁利,周文炳,叶天才,等.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进行人眼前房形态的测量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