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年第3期第10卷 临床经验
作者:吴丽莎 林乔龄
单位:漳州市中医院眼科,福建 363000
关键词:角膜溃疡;真菌
中图分类号:R7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4379(2000)03-0162-01
近10年来由于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数病情严重,治疗困难,已成为当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之一。作者以本院1996~1999年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39例39只眼,男26,女13;年龄10~54岁;发病时间7~54d,平均14d。发病原因:植物性外伤史11例;角膜异物(砂、铁屑)摘除后点用过期滴眼液5例;角膜外伤后全身大量使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12例;原因不明11例。
诊断依据:浅层型:病灶位于角膜浅层呈束状、树枝状、蚕食状等,角膜后有皱褶及KP者7只眼。深在型:病灶深及角膜基质层,角膜表面呈灰白色牙膏样隆起,伴前房粘稠样积脓32只眼。
溃疡周围有伪足或卫星灶12只眼;有分界沟或免疫环4只眼。
化验检查:角膜上皮刮片一次检出霉菌菌丝26只眼;二次刮片检出霉菌菌丝3只眼;经真菌培养阳性者10例,但无法鉴别为何种菌株。
治疗方法:单纯西药治疗16例,其中14例用0.2%氟康唑点眼,30 min1次,合并前房积脓者加用0.2%氟康唑0.3 ml,结膜下注射,2 d1次;2例用1%酮康唑溶解后点眼30min1次;综合疗法治疗23例采用0.2%氟康唑配合0.2%二性霉素B点眼,30min1次,并配合10%碘化钾眼部离子透入及中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数表现:头目剧痛,纳少寐差,口苦口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厚等肝经实(湿)热征象,用泻肝通腑法,药物:龙胆草10g 黄芩10g 栀子10g 车前子10g 柴胡6g 泽泻10g 生地15g 甘草3g 大便秘结,腑实体状者加用大黄12g 玄明粉9g;体虚便结者加瓜蒌15g 草决明10g;热邪伤阴口干口渴者加麦冬10g 玄参15g 天花粉10g;白睛混赤,头目剧痛,加赤芍10g 牡丹皮10g 当归6g;肝胃火邪已去可减去苦寒伤胃的龙胆草、黄芩、栀子等加用白蒺藜15g 木贼10g 石决明15g 蜜蒙花10g等清肝退翳之品。所有患者均用1%阿托品散瞳,及口服维生素。
2 结果
治愈:前房积脓消失,角膜溃疡愈合,F1染色呈阴性,角膜刮片霉菌镜检阴性。好转:溃疡部分愈合,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4例用0.2%氟康唑治疗和2例1%酮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治愈8例,占50%;好转6例,占37.5%;无效2例。23例采用综合疗法,治愈20例,占86.9%;好转3例,占13%。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致盲性眼病,由于早期很容易被误诊而接受错误治疗,使病情得不到控制。在治疗方面近年来国内最为推崇是氟康唑,由于其抗真菌谱广,毒性低,杀菌力较强,组织穿透性好等优点而被推为首选药物。国内报道,用氟康唑治疗本病26例的治愈率73.08%。本组39例用氟康唑治疗14例,治愈率50%,而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3例,治愈率达86.9%,说明采用综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由于真菌菌株复杂,容易产生耐药,而且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不但需要时间,而且一般医院也难以作到。所以一旦发现真菌,治疗应该即时。目前,国际上主张用多烯类及咪唑类药物联合应用。本组23例即采用此类组合,不仅提高了治愈率,也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综合疗法之一,配合10%磺化钾离子透入,不仅有协助抑制真菌的作用,也可促进炎症渗出及角膜混浊的吸收。配合清肝通腑中药治疗,又可以减轻患者角膜水肿眼部充血和疼痛。
收稿日期:2000-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