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应用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矫治青少年学生斜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创新设计的由“双片异向旋转三棱镜组” 所构成的正位视训练器对双眼有融合能力的内、外斜视学生共95例进行正位视训练3~6mo,对训练前后的斜视度、斜视性质、视觉不适症状进行对比观察和研究。结果:训练后,71例外斜视学生的斜视度下降均值为(6.82±2.55)△(P<0.01),外斜矫治有效率为82%,显效率为15%;24例内斜视学生的斜视度下降均值为(5.71±2.20)△(P<0.01),内斜矫治的有效率为67%,显效率为17%。显性外斜转为隐性者占21%,间歇性外斜转为隐性者占79%;显性内斜转为隐性者占35%。视觉不适症状有改善者占74%,明显改善者占48%。结论:应用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对双眼有融合功能的内、外斜视学生进行正位视训练,矫治斜视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斜视;正位视训练;青少年学生
0引言 青少年学生中的斜视主要是由于双眼眼外肌不平衡以及调节与集合的关系紊乱所造成的,它的产生有解剖和神经因素,也同屈光不正有一定的关系。未矫正或矫正不足的近视眼由于不需要调节,同时会影响集合,易造成外斜视,起初是隐性外斜,以后会逐渐失去代偿变成间歇性外斜,最后变成恒定性外斜;而远视眼则相反,易造成内斜视。斜视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产生视觉不适症状,并存在视功能缺陷,如立体视觉钝化或丧失、视觉抑制、弱视等。近年来对青少年斜视的防治,主要着重于手术疗法的研究,而对一些较小角度的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斜视和一些手术后残余的斜视,如何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有效的防治,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很少。我们采用由“双片异向旋转三棱镜组”所构成的正位视训练器,利用双眼的融合能力,训练和加强薄弱的眼外肌,纠正眼外肌力不平衡,并增加融合储备力,矫治青少年学生的斜视,提高视觉功能,消除视觉不适,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对我市中、高等学校2所共56个班2 657名学生的斜视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确定诊断为显性斜视和间歇性斜视的学生58例;(2)近3+a在我部门诊中确定诊断为显性斜视和间歇性斜视的学生26例,有视觉不适症状的隐性斜视学生11例。用角膜反光点测定法加单眼遮盖、不遮盖试验和交替遮盖试验观察确定斜视的性质是显性斜视、间歇性斜视还是隐性斜视[1]。采用远距离(6m)的点光源,用交替遮盖试验结合三棱镜测定显性和间歇性斜视的斜视度[1],用Maddox杆和旋转三棱镜相结合的隐斜仪测定隐性斜视的斜视度[2,3],单位:棱镜度(△)。同视机测定双眼有无同时视和融合功能,测定主觉斜视角与他觉斜视角是否一致,各方向的斜视角是否一致。矫治对象符合下列所有条件:(1)内斜视:斜视度≤20△,外斜视:斜视度≤25△,无垂直斜视;(2)同视机测定主觉斜视角与他觉斜视角相等,各注视方向的斜视角相等,排除异常视网膜对应和眼外肌麻痹;(3)同视机测定双眼有同时知觉和一定的融合功能;(4)任一眼最佳矫正视力≥4.8(0.6);(5)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6)能坚持训练,配合治疗。共确定矫治对象95例(男47例,女48例),其中外斜视71例,内斜视24例,年龄12~22岁。
1.2方法 对这些学生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客观检影验光,睫状肌麻痹剂采用10g/L硫酸环戊通(cyclopentolate)滴眼液,验光前每5min滴1次,连点3次,0.5h后验光,确定双眼的屈光度并戴镜矫正[4]。戴镜适应1mo后再测定斜视度并开始正位视训练。
1.2.1 训练器的结构和原理 双筒式正位视训练器,它的主要结构是双片异向旋转三棱镜组。同一筒体内对称设置两片棱镜度相等的可旋转的三棱镜,它的异向旋转由旋转装置控制,该旋转装置由旋转轴、齿轮、旋柄组成。训练时,双眼通过正位视训练器的双筒注视目标景物,同时旋转旋柄,这时,由双片三棱镜异向旋转产生的光学合成效果为:三棱镜基底方向保持不变,而棱镜度大小产生逐渐增大的变化,由此使目标景物产生了定向而缓慢的移动。患者用力保持双眼视像处于融合状态,以此训练肌力较为薄弱的眼外肌,矫正斜视,并增加融合性集合力,消除视觉不适,提高视觉功能。通过预先设计的合成棱镜基底向内或向外,相应用于训练矫正内斜视或外斜视(该实用新型已申请国家专利)。
1.2.2 确定训练时的初始棱镜度 用同视机的融合画片测定患者的双眼融合范围,将保持融合状态的最小棱镜度值确定为训练时的初始棱镜度,在初始棱镜度的基础上进行训练。
1.2.3 选择训练器的光学参数 训练器的最大合成棱镜度值分20△和30△二种,对≤15△的斜视用前一种,对>15△的斜视用后一种。
1.2.4 训练方法和时间 双眼通过正位视训练器的双筒注视目标景物,旋转旋柄使镜筒内的三棱镜异向旋转,训练者努力保持双眼视像处于融合状态,直至产生复视时再将旋柄返回后重复进行。每周训练2次,每次30min,训练时间3~6(平均4.1)mo。在训练前后,对训练者的斜视度、斜视性质、视觉不适症状分别进行测定和询问。观察3项指标:(1)斜视度指标:训练后斜视度下降量≥10△,或降为≤3△的隐斜为显效;斜视度下降量5△~10△,为有效;斜视度下降量<5△,或不下降为无效。(2)训练后斜视性质有无转好。(3)训练后视觉不适症状有无改善。
2结果
2.1斜视学生的屈光情况 内斜视24例中,远视为7例,占29%;低度(≤-3.00D)近视为12例,占50%;中度(>-3.00~-6.00D)近视为5例,占21%。外斜视71例中,远视为4例,占6%;屈光正常为2例,占3%;低度近视为33例,占46%;中度近视为29例,占41%;高度(>-6.00D)近视3例,占4%。内斜以远视和低度近视为主,外斜以低、中度近视为主,两者的屈光状况分布差异非常显著(χ2=11.29,P<0.01)。
2.2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矫治斜视的效果 71例外斜视学生中,矫治的有效率为82%,显效率为15%。斜视性质转好:显性外斜中,转为间歇性者占21%,转为隐性者占21%;间歇性外斜中,转为隐性者占79%(表1)。24名内斜视学生中,矫治的有效率为67%,显效率为17%。斜视性质转好:显性内斜中,转为隐性者占35%(表2)。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训练后,内、外斜视的斜视度比训练前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表3)。 表1 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矫治外斜视的效果(略)
表2 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矫治内斜视的效果(略)
表3 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训练前后的斜视度比较(略)
注:内斜视棱镜度记录为正值,外斜视棱镜度记录为负值
2.3视觉不适症状 一类是眼眶及眶间疼痛、头痛、眼胀;另一类是久视模糊、复视、阅读时串行、重叠。调查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学生共有77例,在用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器训练后,视觉不适症状有改善者57例,占74%;明显改善者37例,占48%。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