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7-13 10:13:41 中华眼科在线

 
  2 结果

  2.1 体液免疫动态变化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体液免疫动态变化见表1。

  2.2 细胞亚群动态变化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见表2。

  由表1可见,角膜移植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值呈逐渐升高趋势,术后30d时达到高峰。可持续至术后90~180d,术后1a时便渐降至术前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术后7、30、90、180d时所测得的IgA、IgG、IgM值分别与术前、术后1a相比有差异性(P<0.05)。术后1a与术前值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移植组免疫球蛋白升高所持续的时间较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组延长1~2mo,IgG和IgM比较有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43.33和10.88,P<0.05)。

  C3、C4值术后呈逐渐下降,术后30d时降至最低水平,术后0.5~1a时便恢复术前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术后7、30、90、180d的C3、C4值均较术前、术后1a值低,P<0.05,差异显著。术后1a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排斥反应时有较多免疫复合物形成,从而消耗了较多的补体成分。而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移植组C3、C4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0.67和0.31,P>0.05)。

  由表2可见,2组中T3、T4及T8值术后7d内均无明显改变,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d都开始升高,180d后呈下降趋势,术后1a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术后30、90、180d的T3、T4较术前、术后7d、1a值增加显著(P<0.01),术后7d、1a与术前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8值术后亦呈增加趋势,1~3mo达高峰,但增加幅度小,与术前及术后1a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在持续时间上相同。2组中T4/T8比值均于术后1~3mo时最高,与术前、术后7d、90d、1a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移植组术后T3、T4及T8值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1.15、0.011和1.18,P>0.05)。

  3 讨论

  3.1 一般认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关。这种反应自移植抗原进入宿主开始,继而导致致敏淋巴细胞的出现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释放。这些免疫效应物质到达移植物处并对移植物发起免疫攻击,从而使移植物遭受破坏。本文重点讨论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的外周血特异性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个方面。

  3.2 体液免疫是由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且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血清抗体的出现、升高和消失具有一定规律,与移植排斥反应呈相关关系。有研究提示抗体亦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2],但一般认为,体液免疫在角膜排斥反应中仅起次要作用[3],短期内出现的排斥反应可能是体液免疫所致[4]。1974年Alberth等的检测结果表明,39例圆锥角膜病人角膜移植后抗角膜抗体有规律的出现、升高和消失。1975年Kapichnikov等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同种移植术后第3天约1/3~1/2的动物的血清抗体滴度增高,到第1wk末有规律地升高,第3周达高峰,持续2mo后下降,4~6mo后消失[3]。从本文结果看:(1)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后12wk内即有抗体增高,IgG、IgM、IgA的变化证明体液免疫确实参与术后的免疫反应;(2)术后抗体出现具有规律性,一般7d内出现,30d后至高峰,而且持续到术后90d~180d,1a后消失。这与学者报告的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免疫抗体持续时间及本文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5],作者认为可能与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中保留了大量角膜缘抗原如朗格罕细胞等,异体抗原量多而强有关,与抗原直接和血管接触有关;(3)C3、C4的降低与抗体的变化时间类似,认为免疫球蛋白和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参与物质,可能起中和封闭作用,也可能起细胞免疫的介导功能。同时发现,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移植组IgG和IgM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带环形巩膜全角膜移植术后体液免疫较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反应程度高,可能是排斥率高的原因之一。

  3.3 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参与为主的免疫反应,其在移植免疫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同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抗原使T细胞致敏后,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致敏T细胞便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亦可通过抗原和致敏T细胞接触后释放的淋巴因子杀伤或破坏靶细胞。其中T4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其分子的某些部位能诱导免疫球蛋白的合成;T8细胞是一种抑制性T细胞,能够通过自身抑制因子抑制B细胞的功能。T4细胞的增高,或T8细胞的减低都被认为是排斥反应发出的信号之一。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T细胞经角膜缘血管或从葡萄膜经房水到达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破坏异体上皮和内皮,引起植片排斥,表现为排斥线出现,基质水肿、混浊、甚至溶解。本文结果显示:T3、T4及T8值术后7d内无明显变化,而术后30d开始升高,持续90~180d,这与HLA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生时间2~6mo相符合;其中T3、T4增加显著,T8幅度较小,相应的T4/T8增加,且在发生时间上与临床观察到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3mo最高相一致[6]。而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移植组术后T3、T4及T8值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认为2种角膜移植病人术后都会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可能是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机制。
 
  基金项目:山东省青岛市科委课题

  作者简介:姜国民,男,1969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汉族,1993年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系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医师,先后完 成省市级课题3项,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篇。联系电话:0532-4851577- 6246

  参考文献:
 
  [1]杨朝忠,柳 林.现代角膜移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101-106.

  [2]刘学景.角膜移植体液免疫研究[J].眼科研究 1991;11(4)∶264-265.

  [3]杨朝忠.角膜免疫学[M].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993∶1-57.

  [4]杨德旺.眼科临床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59.

  [5]赵 谨,徐志能,洪朝阳,等.角膜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中体液与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学杂志 1996;14(12)∶722-724.

  [6]李志杰(综述).角膜移植免疫学的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3;11(4)∶264-266.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角膜移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信息
      热门图文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明眸光彩由SPA"眼"义

    眼部瑜伽除掉细纹黑眼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