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组弱视以散光性最高,远视性次之,正视眼最低,三者比较χ2=815.33,P<0.001。
注:①屈光不正程度越重,弱视程度越重:γk=0.292334825,P<0.05,呈正相关(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 ②本组中最高球镜度为+11.00DS和-16.00DS,最高柱镜度+5.50DS,-5.00DS。 ③注视性质各组间比较P均<0.001。2.5 弱视与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的关系 弱视伴屈光不正发生率97.26%(2204/2266) ;弱视伴斜视发生率29.48%(668/2266);弱视伴屈光参差发生率34.82%(789/2266)。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我市小学生弱视患病率为3.78%,高于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年对全国各地的调查汇总报告(2.8%)[1],所以防治儿童弱视刻不容缓。从表1可见年龄越小,弱视发生率越高,随年龄增大而减少。说明弱视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在视觉发育的可塑阶段,弱视有可能治愈。其疗效预后与年龄密切相关[4]。所以应重视每年对小学新生视力不良的计划性监测,并提议儿童弱视防治工作可以提前到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园时进行,同时作屈光状态的检测。筛选防治弱视,将会使更多被忽视的弱视儿童得到及时治疗。
本资料中各种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远视性弱视发生率最高[5]。所以对远视性的屈光不正防治比其他类型更有临床意义。散光眼是非散光眼弱视发生率的2.84(1676/590)倍,是弱视形成的主要类型。屈光不正度数越高,弱视程度越深;注视性质越差,旁中心注视发生率越高。
我们在研究中体会到:视力检查只是发现弱视的第一步,而通过眼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定眼球运动及眼位状态,经散瞳验光确定屈光性质及度数,矫正后的视力结果,应是筛选儿童弱视的必要环节。并要进一步判明注视性质,选择弱视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治疗效果。
致谢:承温州医学院临床一系张旭副教授进行统计处理。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研基金项目,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者简介:王钢(1955-),女,山东人。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及青少年低常视力诊治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林义.儿童眼病诊断与治疗[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255-258.
[2] 王钢,陶明春,叶彩华,等.温州市区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相关因素[J].眼视光学杂志,1999,1(2):72-74.
[3]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90,26(2):127.
[4]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54-2958.
[5] 任华明.弱视斜视儿童远视的逐年变化[J].实用眼科杂志,1992,10(11):661.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