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心理学概述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关注以下种种认识的形成:我们怎样理解世界,人与人之间是怎样互动与交流的,社会过程怎样塑造我们的认识与社会交往,我们如何理解和判断自己和他人,我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我们怎样解释社会行为,他人和社会结构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与行动方式的。由此可知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学科。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顺从等。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
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小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心理相容和人际关系,社会归因和态度,这些也是社会心理领域一般问题。
(2)大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群体中交往的特点,群体内部的动态,群体的发展及集体的形成。
(3)个性社会心理的研究:个体社会化、社会角色的获得以及和群体相互关系系统中的个性问题。
(4)社会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健康、工业生产、宣传工作等方面,以及违法犯罪和婚姻家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根据需要,在这里重点介绍人际关系的有关内容。
3.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1)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的定义: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体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找满足其需要,主要是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是亲密的、友好的,说明心理距离近,则彼此都会感到心情舒畅,无所不谈。若人与人之间是敌对关系,说明心理距离远,则双方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心情抑郁忧伤,从而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2)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人与人之间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人际知觉,又叫社会认知当我们第一次遇见一个人,同他交谈几分钟,甚至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也可能对这个人的一些特征进行判断。人们倾向于在很短的信息基础上迅速形成印象,现代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也正在致力于考察知觉主题对有关他人的信息的处理过程和方式。研究显示,人们是运用图式加工产生人际知觉的,所谓图式指过去经验中有组织的知识结构,用它来解释新的经验从而产生人际知觉。
图3-6中,男性与女性面孔图式区别仅在发际和眉际及走向上。它们构成男女面孔图式的重要线索;图3-7中,“克林顿”的图式。前后两人仅有头发的颜色不同,其他之处完全一样,但被强烈地知觉为不同的两个人,说明发色在这里成了重要的知觉线索。社会认知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这当中有个社会认知的效率问题。其一,首因、近因效应。生活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即所谓首因近因效应,对这种顺序效应有几种解释。一种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形成的原始印象,构成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来的其他信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这是一种同化模型,新的信息被同化进先前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新的信息就具有先前信息的色彩。另一种解释以注意为基础,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受到更多的注意,而后来的信息则易受忽视,至少加工较少。其二,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别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良好印象,如认为这个人勤劳、诚实、聪明之后,就会认为他一切都很好,反之也一样。其三,定势效应。大意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活动。其四,社会刻板现象。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集合作用,人们会在过去有限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对某个群体的一些刻板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的依据。
2)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的结构受许多心理因素所制约,它既有认知成分,也有情绪和行为的成分,其中情绪的成分即对人的喜爱或不喜爱,表现为人际吸引相互间的吸引力程度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反映了人们之间越吸引;心理上的距离越疏远,则反映双方越缺乏吸引力。那么,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呢?第一,接近性。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容易引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因为空间上的接近使相互接触的机会更多,相互之间更容易熟悉对方。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也。第二,相似性。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个人特性指年龄与性别、个人社会背景、生活情趣、态度,其中,态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例如,政治主张、宗教信仰、对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的看法都比较一致的人,在感情上更为融洽。这就是成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惺惺相惜”的意思。第三,互补性。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例如,独立性较强的人,往往喜欢和依赖性较强的人在一起;脾气急躁的人,往往喜欢和脾气随和的人相处,从而使双方的关系更为协调,各人的特点正好适应对方的需要,各得其所。第四,能力与特长。个人在能力与特长方面如果比较突出,与众不同,其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使他人对之发生钦佩感并欣赏其才能,愿意与他接近。第五,仪表。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仪表因素占重要地位。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