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1999年第5期第34卷 专科护理
作者:邵明哲 王爱金 王瑛 王东叶 刘莉 崔霞 吕雁娥
单位:100853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阻塞疾病;溶栓治疗;护理
摘要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疾病,是介入放射学在眼科领域实际应用的新方法。结合9例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护理措施。提出术前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术后要严密观察血压、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运动、感觉的变化及视力的改变,同时要重视对穿刺部位血肿、出血等并发症的观察。
Key words Blood vessel of retina Obstructive disease Treatment of dissolving embolus Nursing
视网膜血管阻塞病临床较常见,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最终致视力下降或丧失。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及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我科与神经外科合作采用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
1 临床资料
1993年9月至1994年10月,共实施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术9例。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RO)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0~68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4例,男2例,女2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1例,男性,左右眼先后发病,视力和眼底损害都以左眼为重。
2 方 法
病人平卧位,局麻下经颈动脉(7例)或股动脉(2例)置入引导管,用微导管置入眼动脉(OA)。先行超选照影确认导管在眼动脉内,同时观察眼动脉的病理异常,将1:3000U的尿激酶生理盐水溶液间断手控推入眼动脉。推注中间断将导管撤出眼动脉,以短暂恢复眼动脉的血流。对微导管不能插入眼动脉者(眼动脉口狭窄或闭塞),将导管口置在眼动脉起始部的颈内动脉虹吸段推入溶栓剂。当术中病人开始感觉视力增进或有不适感便停止给药。最大剂量控制在20万U以内。
3 治疗结果
9例病人,除1例病人因中央静脉阻塞引起视网膜的广泛损害而使治疗前后的视力无变化外,其余8例病人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例病人的视力由数指增至0.04~1.2,4例病人的视力分别由0.08增至0.1,0.1增至0.9,0.02增至0.04及0.3增至0.7。
4 典型病例
病人男,44岁,因双眼突然视物不清2天入院,查左右眼视力均为0.02,试镜不提高。眼底:双视盘边缘模糊,色红,黄斑水肿,网膜部分动脉在出视盘后不久呈银丝状,诊断为双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全阻塞。入院1天后在局麻下行经右股动脉插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术。术中病人无不适,肢体活动自如,术毕用加压止血固定带压迫穿刺部位。术后2h病人主诉头痛、下肢麻木、恶心、咳嗽,测血压18~11kPa,口服可待因30mg,卡马西平100mg,并放松固定带,症状缓解。术后1天病人自觉视力大幅度增加,术后4天右眼视力增至0.8,左眼视力增至0.4,但术后第5天,双眼视力复又下降至0.01,分析其原因是溶栓后又有血管阻塞发生,经用蝮蛇抗栓酶0.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静脉点滴,2天后视力改善,右眼0.4,左眼0.06。用药后2周视力明显提高,右眼1.2,小孔1.5,左眼0.4,小孔0.9,眼底网膜水肿消失。随访半年,视力固定在右眼1.2,左眼0.9。
5 护理要点及讨论
5.1 术前护理
术前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做好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对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疗效、确保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