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庆莹 徐晨
【摘要】 目的 评价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214例(428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并根据分期指导治疗。结论 眼底照像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金标准,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像 眼底荧光造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引起的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也越来越备受重视,其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和控制程度密切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有显著疗效,激光和手术治疗可改变其予后,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应力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保护视功能。我院对2004~2005年经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14例(428眼)进行筛查并指导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14例(428眼),男103例,女111例,年龄31~72岁,平均51岁,糖尿病病程7个月~24年。
1.2 方法
1)眼底照像:用日本进口的佳能眼底血管造影机行眼底摄片,摄60度眼底像2张,分别为以视盘和黄斑为中心。并行视网膜病变分期。2)眼底血管造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期以上的患者行眼底荧光造影,以指导激光及手术治疗。造影前患者要充分散瞳,行荧光素钠过敏皮试。无过敏反应的患者,用20%荧光素钠5ml,在5分钟内注入肘静脉,从注射开始计时,8秒钟开始连续拍照,选择一眼作主照眼,连续交替双眼拍摄,见到静脉全充血时改为间断拍照。
2 结果
根据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分期标准[1]。筛查结果见表1。表1 筛查结果(略)
根据视网膜病变分期,制定治疗方案见表2。表2 治疗方案分期 (略)
30例DRIII-IV期患者中有24例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20例术后先后再行1~2次FFA,10例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退行,未出现新的新生血管,6例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部分恢复灌注,视力均有所提高,但有2例始终残留视网膜水肿,视力有所减退,1例又出现新生血管,1例失访。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早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日趋年轻化,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力争早期诊断,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在视力受到损害之前定期行眼科检查可以在早期阶段发现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关键[2]。我们采用查矫正视力、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照像来筛查,而把眼底照像作为筛查的金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病变以后极部、中周部为主,我们采用2张60度眼底像取代7个方位立体像,可减少筛查的费用和时间,使用数码摄象技术,眼底照片非常清晰,并可供对照。眼底荧光造影能够检查出眼底镜或照片上不能发现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这些发现不会额外增加有助于治疗的信息,且为有创检查,费用较高,因此我们不作为筛查的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以视网膜微血管方面的改变为特征的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的显示出动态视网膜循环和细微的血管结构。另外,荧光血管造影还可以看到血管功能上的改变,荧光素从毛细血管外渗,而且渗漏的部位和程度都可以清楚显示,这些细微的变化眼底镜是绝对观察不到的。所以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于观察病情发展及时治疗可 以提供充分依据[3]。FFA一直是研究DR的重要工具,它能准确反映DR的病变程度,尤其是增殖前期。FFA可发现检眼镜不易发现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当FFA显示在一个或更多象限出现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时,表示DR活动进行,进入增殖前期,要警惕眼底新生血管的产生,应尽快行视网膜光凝,若不及时治疗,将在短期内发展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因此,在非增殖期应用FFA早期、如实的评价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情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FFA还有助于了解黄斑水肿区渗漏来源,对于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诊断和分型敏感、可靠,并可发现其他检查未能发现的新生血管,对何时光凝治疗及指导光凝有重要意义。激光光凝是当前DR的首选治疗,已被眼科界公认,而光凝术后效果如何,需要应用FFA作出评定,并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补充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中致盲的最常见原因,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是阻止和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的重要环节。我们体会眼科门诊遇到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查视力,散瞳检查眼底及眼底照相,发现有II期以上改变的患者及时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有激光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治疗。对V-VI期患者除了全身治疗外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激光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准确诊断、判断视力预后、及时治疗以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J].中华眼科杂志,1985,21:113
[2]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
[3]张承芬.眼科新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11-41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