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继发性青光眼77例临床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9-11-11 13:46:22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关新辉,具尔提·哈德尔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  目的:探讨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常见原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变分为眼外伤相关性青光眼、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及其他5组。治疗予以原发病变治疗联合抗青光眼对症治疗,分析原因并对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各组出院眼压较入院眼压显著降低(P<0.05)。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余各组出院和入院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继发性青光眼原发病变具有多样性,其治疗须同时考虑眼压和原发病变。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因; 继发性

  A clinical analysis on 77 admission cases of secondary glaucoma

  GUAN Xinhui,  JUErti·Hader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ommon causes of secondary glaucoma and evaluat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Methods: Clinical analysis of 77 admission cases of secondary glaucoma. Results: The common causes of secondary glaucoma were glaucoma secondary to trauma, lenrelated glaucoma, inflammationrelated glaucoma and glaucoma following ocular surgery. After treatment,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decreased greatly (P<0.05). The final visual acuity (VA) in eyes with lenrelated glaucoma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s: Clinical causes of secondary glaucoma are complex. Proper operative option can control intraocular pressure.

  Key words: glaucoma; cause; secondary

  继发性青光眼是以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眼部综合症群,其病理生理是某些眼部或全身疾病及某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干扰了正常的房水循环,或阻碍了房水外流,或增加房水生成。其常见的原发病变主要有炎症、外伤、出血、血管疾病、相关综合征、相关药物、眼部手术及占位性病变等。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须同时考虑眼压和原发病变。为进一步探讨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2001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的77例继发性青光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继发性青光眼77例(82只眼),男性54例(57只眼),女性23例(25只眼)。年龄6~86岁,平均44.7岁。右眼37例(45.1%),左眼45例(54.9%)。视力:无光感者18例,光感至0.1者50例,0.15~0.5者6例, >0.5者3例。入院时平均眼压49.5 mmHg(1 mmHg=0.133 kPa)。按照原发病变分为5组:(1)眼外伤相关性青光眼组:43例(55.84%),均为单眼发病。眼外伤类型:眼钝挫伤30例(69.8%),穿通伤13例 (30.2%);受伤原因:拳击伤、爆炸伤、树枝戳伤等;伤后就诊时间最短1 d,最长90 d,平均为8 d。(2)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组:10例(12.99%),均为单眼发病。9例为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1例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3)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组:9例(11.69%),2例为双眼发病。1例因视网膜脱离发生慢性葡萄膜炎,余均为前葡萄膜炎。1例为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余均为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组:9例(11.69%),6例为硅油充填术后, 1例为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例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1例为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5)其他组:6例(7.79%),2例为双眼剥脱性青光眼,2例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1例因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双眼发病,另1例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3个月继发青光眼,1例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1例为角膜溃疡穿孔后角膜粘连性白斑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1.2治疗方法

  1.2.1眼外伤相关性青光眼药物治疗或联合前房冲洗20例(46.5%),其他手术治疗(包括睫状体冷冻、滤过手术、玻璃体切除和联合手术)23例(53.5%)。

  1.2.2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首先用药物治疗降低眼压,眼压降至正常或<30 mmHg时行手术治疗。2例因不愿手术而予以药物治疗降眼压;1例因视力已无光感仅行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术;1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例行虹膜周边切除术联合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ECCE+IOL);2例行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ECCE+IOL;1例行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ECCE;1例行ECCE+小梁切除术。

  1.2.3炎症相关性青光眼2例药物治疗,3例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2例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ECCE+IOL术;1例行睫状体光凝+睫状体冷凝术;1例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1.2.4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6例为硅油充填术后继发青光眼,其中2例药物治疗,2例行硅油取出术,1例因无光感最终行眼球摘除,1例因并发性白内障行ECCE;1例为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行虹膜周边切除联合小梁切除;1例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继发青光眼行玻璃体切除术;1例为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板层巩膜瓣下虹膜嵌顿+前部玻璃体切除。

  1.2.5其他2例双眼剥脱性青光眼予以药物治疗;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1例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1例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1例角膜粘连性白斑继发性青光眼予以药物治疗。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各组治疗前后眼压情况

  各组出院时眼压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见表1。表1各组治疗前后眼压情况(略)

  2.2出院时视力情况

  眼外伤相关性青光眼43例中视力丧失者3例,分别因外伤性眼内炎、角膜白斑巩膜葡萄肿而行眼球摘除,1例粘连增殖型因术后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患眼视力下降,余39例视力与入院相同或提高;余4组34例中,1例视网膜脱离硅油充填术后继发青光眼因入院视力即为无光感而行眼球摘除,3例行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要求药物治疗后视力由指数降至手动,余29例34只眼视力与入院相同或提高。

  2.3各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相关性

  青光眼经治疗后的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表2各组入院、出院最佳矫正视力(略)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青光眼,原因,继发性)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冬眼部保湿护理

    去黑眼圈最常用方法列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