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京萍 安翠平 宋敬坤 陈瑞敏 周琰 张英 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
【摘要】 目的 了解空腹血糖受损者眼底动脉硬化和脉搏波速的改变,并探讨空腹血糖受损者眼底动脉硬化和脉搏波速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83例2008年在我院门诊体检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同步检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baPWV并检查眼底。结果 空腹血糖正常组与受损组年龄、性别构成、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脉搏波速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指数、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差异(P>0.05)。在空腹血糖正常组眼底检查和脉搏波速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脉搏波速检测阳性率高于眼底检查的阳性率(P<0.05)。结论 空腹血糖受损者脉搏波速改变较为明显,脉搏波速测定可作为提示动脉硬化的灵敏指标。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眼底动脉硬化;脉搏波速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ADA2007版糖尿病诊疗标准将其正式命名为“糖尿病前期”。有调查发现每年都有5%~10%的糖调节受损者发展为糖尿病,而血管病变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在糖调节受损期就已出现[1]。脉搏波速是在一定距离的动脉节段上脉搏波传播速度,反映了动脉的僵硬程度,已成为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之一,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眼底视网膜动脉是人体惟一可无创肉眼观察的动脉,糖尿病视网膜病是高度特异的微血管并发症,有研究发现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直接相关[2]。本研究旨在对空腹血糖受损者眼底动脉硬化和脉搏波速的改变,以及眼底动脉硬化和脉搏波速增高发生率的关系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至10月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计183例,其中男102例,女81例;年龄30~78岁。 1.2 方法:
1.2.1 由专人检测身高、体重,并计算BMI,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测量静息状态下坐位肱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
1.2.2 生化指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2 ml分别注入肝素锂和38 g/L枸橼酸钠抗凝管中混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GLU)、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
1.2.3 眼底检查:由眼科医师使用统一标准完成眼底镜检查(采用KeithWagener分级法)。
1.2.4 baPWV的测定:受试者测试前2 h内忌咖啡、吸烟,在安静状态下休息15 min后去枕平卧。在室温23~25℃采用VP1000(日本欧姆龙公司)测定仪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