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志英 那文艳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筛查、随防、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158例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随访、治疗及护理配合。结果 158例早产儿中,有37例发生ROP,发生率为23.4%。出现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5例(10只眼),占4.4%。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吸氧等是发生ROP的基本因素。对ROP患儿应定期随访,出现阈值病变及时治疗。正确、恰当的护理配合有效的协助眼底检查,及时完成ROP早期筛查、随防及治疗。结论 ROP的发生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及长时间吸氧等因素有关,应及时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充分散瞳、心理护理及头位固定等有效的护理配合对ROP早期筛查、随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视网膜病 早产儿 筛查 护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我院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158例胎龄≤34周或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从出生后第4~6周起进行了散瞳眼底检查,并对发现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进行了为期12~30周的随访,对其转归过程进行了观察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对象: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检查早产儿158例,男82例,女76例,胎龄26~35周,平均胎龄32.1±2.4周。体重910~2 200 g,平均体重1537±275.9g。149例有不同程度的吸氧史(3~24天)。
检查方法:从出生后第4~6周以复方托品酰胺或美多丽散瞳,滴表面麻醉剂,小儿开睑器开睑后,在暗室内以双目间接立体检眼镜,结合巩膜压迫器进行眼底检查。
诊断、分区及分期标准:参照国际ROP分类和ROP早期治疗协作组等的相关规定诊断ROP[1],病变部位分为3个区,病变程度分为1~5期。附加病变(Plus)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写“+”。
随访及治疗:对3区的1期、2期病变定期随诊;每2周复查1次;对阈值前病变密切观察病情;每周复查1次,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对阈值病变行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或冷凝治疗;对4期和5期病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158例早产儿中发现ROP者37例,占筛查早产儿总数的23.4%。病例双眼病情基本对称。37例中ROP 1期21例,占56.8%;2期9例,占24.3%;3期7例,占18.9%。2期发展至3期者2例,3期发展至阈值病变者5例,均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凝术。孕周<28周的6例婴儿,ROP患病率为50%(3/6),孕周≤32周组的ROP患病率显著高于孕周>32周组(χ2=5.5322,P=0.0075)。出生体重<1 000 g的8例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62.5%(5/8),出生体重≤1500组的ROP患病率显著高于出生体重>1500组(χ2=8.5148,P=0.0016),出生体重<1 000 g组的ROP患病率显著高于出生体重≥1 000 g组(χ2=5.0651,P=0.0179)。吸氧时间与ROP的关系:无ROP的早产儿吸氧时间与ROP的早产儿吸氧时间,经wilcoxon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837,P=0.0072)。
3 护理
3.1 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
大部分家长对ROP疾病不了解,思想负担重,对检查目的、意义不明确,担心散瞳药、开睑器、光线照射等会损伤眼睛,加之患儿哭啼即感到心痛,而产生焦虑、急躁情绪。护理人员针对家属的心理特点耐心讲解ROP的危害及早期筛查防治的目的、意义,对于轻度的ROP可望获得有用的视力,但对于严重进行性病变的ROP其视力预后不良[2],也需向家属交代清楚,争取能及早采取有效治疗,尽力挽救眼球和视力。说明点散瞳药后正确压迫好泪囊不会对早产儿产生副毒作用;开睑器是婴幼儿专用的开睑器,安全;而短暂的眼底镜光线照射眼睛,对眼睛无损害;消除了家属的思想顾虑。本组患儿家属均能积极配合检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