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练丹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超声科
【摘要】 目的 运用B型超声高频探头(7.5MHz)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老年性白内障眼超声特征及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西门子B超诊断仪对78例(15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超声探测。结果 78例患者中双眼病变的占61.54%,单眼病变的占32.05%,双眼显示正常的占6.14%。结论 B超检测对老年性白内障具有简单、易行、无创、重复性好等特点,作为一种眼科辅助检查,值得推广。
【关键词】 7.5MHz高频探头 老年性白内障 超声特征
一般检查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段是通过眼底镜或裂隙灯进行眼科检查,而超声检查一般不受重视,在这方面的报道不多。笔者自2002年7月~2006年11月应用高频探头对7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78例156只眼进行超声检测。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62.6岁)。其中,男性27例,占34.62%;女性51例,占65.38%。眼轴长度19~24mm,平均(22.36±1.57)mm。其中,19~22mm者104只眼,占66.67%;22~24mm者52只眼,占33.33%[1]。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SONOLINE Prime 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7.5MHz width 67mm, Dyn Rng 55dB. Persist 3, Edge 1, Gain 36~44dB, Output-3dB, Gray Map.L。检查时,患者仰卧位,轻闭双眼,涂耦合剂,探头置于眼脸上,从不同位置、角度对晶状体、玻璃体进行扫察,检查过程中,改变增益,以清晰显示眼内图像。
2 结果
7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双眼晶状体及玻璃体均有混浊48例,占61.54%,眼轴长度平均(22.67±0.45)mm;单眼晶状体及玻璃体混浊12例,占15.38%,眼轴长度平均(21.57±0.53)mm;双眼只有晶状体混浊而无玻璃体混浊的有7例,占8.97%,眼轴长度平均(22.01±0.48)mm;单眼晶状体混浊而无玻璃体混浊的6例,占7.69%;眼轴平均长度(22.46±0.34)mm;双眼均是正常图像的5例,占6.41%;眼轴平均长度(22.52±0.62)mm[2]。
3 讨论
正常晶体声像图是晶体状,位于前房与玻璃体之间,正常成人晶体厚度为(4±0.22)mm,囊膜为一层纤细、光滑的透明膜,前囊膜中心不显示,两侧紧贴于虹膜之上,使晶状体前壁呈现特征性断带,即瞳孔暗区;后囊中心部呈半月形回声带,边缘回声逐渐减弱,囊内无回声区,晶体形似前壁中孔型梭形[3]。而老年性白内障在B超下图像显示为晶状体混浊;晶状体前后囊及皮质区呈条带状相对强回声反射,中心部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相对强回声反射光点或光斑。玻璃体混浊表现为:玻璃体暗内区有大小不等,强弱不一的随眼球转动而飘动的强回声光团,且活动度较大,位置不固定,多与球壁无粘连[4]。
通过对78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一般病变部位为双侧性。老年性白内障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失水,质地变硬,晶状体蛋白质转变为不溶性蛋白质,导致晶状体变性和混浊[5]。从文中收集病例结果看出,老年性白内障除了晶状体混浊,大多同时伴有玻璃体混浊,这是由于老年人眼球变性所引起的。而单眼发病是由于双眼的发病时间、混浊程度和发展速度,可有参差。老年性白内障如不合并其他眼病,眼轴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不大。
B超检查老年性白内障简便易行,安全、实用、无创伤,一般老年人易于接受,是一种辅助检查老年性白内障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士元.我国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36
[2]郭玉芳.高频眼用A/B超检测3000例分析及其影像[J].眼科新进展,1997,17(1):20
[3]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 眼科教研组编著.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
[4]刘波,王海存,陈长远,等.白内障晶状体超声图像改变的初探[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8):624
[5]和朝平,靳晓英,吴梅,等.7.5MHz高频探头在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