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人6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386.81±289.76)/mm2]比正常对照组[(2540.78±195.66)/mm2]明显降低(P<0.01)。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62.65±338.64)/mm2]较正常组低,且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均增高(P<0.01)。特别是有急性发作史的PACG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925.16±403.38)/mm2]明显减低,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明显增高(P<0.01)。但青光眼组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组和无急性发作史的PACG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眼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有急性发作史的PACG,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且细胞面积明显增大。而POAG和无急性发作史的PACG角膜内皮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别。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是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内皮细胞完整的结构和正常的密度是维持角膜正常厚度和透明性的基本条件。但是很多人体自身(如年龄等)和外界因素(如药物、外伤、内眼手术或眼内炎症等)均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受损,数目减少,从而使角膜内皮功能降低,严重时可出现不可逆性水肿,视功能严重降低,甚至导致失明。因此很有必要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不同情况下(如外伤、接触化学物质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在手术前了解角膜内皮细胞的状态,估计内皮细胞的“愈合储备”状况[1,2]。
以往虽然有关于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报道,但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报道较少[3~5]。为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状况,提高青光眼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更有效地保护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本研究对年龄相匹配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资料和方法
对象 选择本科门诊及住院的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其中男29人,50只眼,女39人,75只眼;年龄26~81岁,平均(60.6±9.2)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成人32人,63只眼,其中男12人,24只眼,女20人,39只眼;年龄24~81岁,平均(61.3±9.4)岁。两组受检者均经过眼科检查排除了角膜疾病、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内眼病史、眼外伤及手术史(包括内眼手术及激光手术史),并除外发育异常或糖尿病等重要全身疾病史。青光眼的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n=71)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n=54)。除外有明显虹膜-角膜或晶体-虹膜粘连者。青光眼患者从确诊到首次在本院检查的时间平均为(3.2±2.9)年。近期3个月内平均眼压: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83±4.00)和(16.94±1.86)mmHg;青光眼组中历史最高记录眼压POAG组和PACG组分别为(27.47±3.43)和(39.14±12.57)mmHg,其中有急性发作史的PACG组为(51.72±6.46)mmHg。
方法 以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Konan noncon Robo-CA Sp-8000,Konan Inc.,Japan)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选取角膜中央区为统一的测量区域,检查者通过屏幕观察并拍摄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后,选取80个内皮细胞,以仪器自身携带的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筛选图像清晰的细胞测量下列指标:细胞密度(CD)、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6A)、平均细胞面积(AVE)、最大细胞面积(MAX)、最小细胞面积(MIN)、细胞面积标准差(SD)、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和计算机进行分析时选取的细胞数目(NUM)。打印拍摄的图像并分析结果。
检查前为了解测量仪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由同一测量者分别于不同的3个时间点对相同的6名正常人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测量。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8.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等。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