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与注-吸有关的并发症
1.后囊膜破裂:清除皮质过程中发生后囊膜破裂,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后囊膜完全失去支撑和保护,张力下降;(2)抽吸负压水平过高;(3)操作距离后囊膜过近;(4)浅前房操作;(5)注-吸针头顶端因损伤而形成锐痕;(6)返流装置(回吐)失灵。
此阶段后囊膜破裂范围大小及位置不定,但均可合并玻璃体脱出。术中一旦出现后囊膜破裂,应立即停止手术,仔细查找原因。首先应向前房内注入粘弹剂,以保护破口不再扩大。只要破裂范围小,残留皮质不多,即可在低灌注、低负压条件下继续完成抽吸;如果残留皮质较多,后囊膜破裂范围大,则采用干吸法清除皮质较为安全。
2.玻璃体脱出:术中一旦发现玻璃体脱出。原则上应做前玻璃体切除,玻璃体切除范围则因不同情况而定,如残留皮质较多,且与脱出玻璃体混合,则无论破裂范围大小,均应行彻底前玻璃体切除,连同残余皮质一同清除。操作中应注意保护前囊膜口的完整性,以便在睫状沟内固定的人工晶状体。
3.皮质残留:多见于前囊膜开口或瞳孔直径过小患者。前囊膜开口过小或瞳孔直径过小均可影响术者对皮质块所在位置、大小及性质的观察和判断,尤其上方周边部皮质,本来在操作上就具有一定难度,再加之无法观察,残留皮质则难以避免。如果术中瞳孔直径过小影响操作,应以1∶100000肾上腺素液进行前房灌注,以扩大瞳孔;或使用虹膜牵开器牵开虹膜,以仔细检查是否残留皮质。玻璃体压力过高,后房及囊袋始终处于关闭状态,是导致皮质残留的又一原因。后房及囊袋处于关闭状态,注-吸针头无法接近,禁闭在赤道部的周边部皮质因而成为“死皮质”。此时应仔细查找原因,并加以处理,包括补充缝合切口,提高灌注液高度,减少抽吸流量等。当皮质层较薄且与囊膜紧密粘连时,因抽吸困难亦可导致皮质残留。这种情况多因撕囊范围小或水分离不充分而引起。
4.后囊膜抛光失误:由于抛光器械质量低劣,抛光方法不当或用力过猛,均可使后囊膜出现破裂。应当强调,在无专门抛光器械可供使用时,切不可随意选择代用器械。表面不光滑、尖端纤细的器械是不能作为代用品。是否进行抛光的原则为宁可不做而不冒险。
七、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有关的并发症
在植入人工晶状体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多与隧道切口对人工晶状体通过的限制有关。切口越小,隧道越长,并发症发生越多。
1.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多发生于切口过小、内切口靠前或隧道过长的患者。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边缘的直接顶推,可造成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因此术中应在人工晶状体上面滴注粘弹剂,力求改变其在植入过程中的上翘状态,使前缘向下滑入。
2.角膜内皮损伤:在前房过浅时,尤其在前房缺少粘弹剂保护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下缘可刮划角膜内皮,造成角膜内皮严重损伤。注入充足的粘弹剂,使前房形成足够空间,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关键。
3.虹膜损伤:当前房过浅,内切口位置靠后时,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下袢可推辗上方虹膜,轻者造成虹膜脱色素,重者可造成虹膜根部离断,甚至前房出血。预防该损伤的简单方法是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前,向切口下方虹膜表面注入粘弹剂,将虹膜压陷形成宽畅通道,然后常规植入人工晶状体。
4.后囊膜破裂:当人工晶状体光学部最大径越过手术切口时,人工晶状体会陡然转向下倾,此时如不注意控制下倾角度并掌握推进力度,人工晶状体下袢可弹破后囊膜,产生严重不良后果。预防措施包括正确掌握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推进角度和力度,避免“失空”现象的发生;当人工晶状体最大径越过切口时,应夹持后袢根部,轻轻推动人工晶状体,使其依靠袢传递的弹力缓缓滑入囊袋,即所谓“软植入”。以镊子夹持光学部,一直将人工晶状体插至囊袋内的“硬植入”,容易造成后囊膜损伤。
5.悬韧带离断:当晶状体袢缺乏弹性,操作又不规范;或小撕囊口植入大直径人工晶状体时,除易损伤后囊膜外,还易使悬韧带离断。
6.人工晶状体袢折断:当手术切口过小或不规范,而人工晶状体过厚时,强行植入往往发生人工晶状体袢折断现象,尤其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时更是如此。预防的原则为宁可扩大切口,也勿勉强维护“绝对小切口”概念。此外,在植入人工晶状体时,先将下袢顺入切口,再植入光学部,可减少因袢和光学部重叠所致的“拥挤”现象发生。
7.人工晶状体反转:不管硬性或折叠式软性人工晶状体,均具有正反面颠倒植入的可能,尤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这种情况更易发生。术中出现人工晶状体反转,应将其复位。方法为注入粘弹剂后,以辅助器械下压光学部一侧,使人工晶状体产生翘翘板样反转。操作中注意保护角膜内皮、虹膜及后囊膜。
八、术中其他异常情况及处理
1.灌注不良:手术中任何阶段发生灌注不良,均可导致手术操作困难,甚至中断手术。术中发生灌注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灌注瓶过低。一般情况下,灌注液液面距操作平面以45~60 cm为宜,根据具体情况可略作调整。灌注液瓶过低,使灌注流量减少,导致前房出现液体入不抵出的现象;(2)灌注管道堵塞或不畅,这是常见且易被忽视的问题。管道堵塞或不畅的原因包括:上端针头斜面被胶屑堵塞;输液管径过细;输液管质量低劣产生折闭;输液管夹过紧等。解决以上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选用高质量的输液管道;(3)灌注管道破裂,液体外漏;(4)灌注管与手柄接触不紧、漏水;(5)硅胶套管破裂,尤其是位于切口外面部分破裂,引起液体外漏;(6)切口过小,压陷硅胶套管,这是较常见的原因。使用制式刀具制作切口可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发生以上情况,只要从管道顶端至手柄进行仔细检查,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检查时应将脚踏开关踩至1或2档,可直接观察灌注水流是否通畅。
2.术中浅前房:手术中一旦出现浅前房,应立即停止手术,找出原因加以解决,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术中出现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1)切口过大,液体自切口漏出过多,这是引起术中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在切口一侧补充缝合1针以缩小切口,或以有齿镊压住切口一侧以封闭侧漏,均是较有效的方法。如果切口大且薄,确实难以补救,可将此切口缝合关闭,另选部位重新做规范切口;(2)后囊膜破裂,持续灌注时间长,可引起玻璃体水化膨胀,挤压囊膜及虹膜向前隆起;(3)前房气泡窜至后房,顶推虹膜向前,使前房变浅;(4)玻璃体压增高,这与术前准备不充分有关;(5)发生少见的脉络膜出血;(6)麻醉不充分,眼球运动频繁或开睑器挤压;(7)球后出血。上述情况可单独出现,亦可多重因素同时出现。
3.负压抽吸不足:负压不稳或不足,则难以产生有效抽吸;而一味提高超声能量以弥补抽吸不足,势必产生严重不良后果。超声乳化时抽吸不足的主要原因:(1)致密的晶状体核碎屑堵塞超声乳化针头或手柄内通道,使抽吸效率明显降低。此时,对晶状体核块施加能量时,核块常出现“颤抖”现象,或干脆被“弹出”。处理方法为自前房抽出超声乳化针头,置于硅胶囊泡中,设定高流量及高负压,将脚踏开关一直踩到底,堵塞的碎屑可被冲出。否则可略施加超声能量,以使可能存在于超声乳化针头内的碎屑乳化。若此方法无效,则可以大容量注射器加压冲洗。如果手术开始时即有堵塞,表明是前次手术后未予彻底清洁冲洗所致。残留于管道内的皮质,经高压消毒后,固化变硬,更易引起堵塞。因此超声乳化针头在每次使用后,应采用蒸馏水彻底冲洗后吹干。(2)较大晶状体核碎屑、气泡堵塞抽吸管道。抽吸管道质量低劣、高压消毒次数过多及管道折叠等为常见原因。此外,管道裂隙甚至破损,均可导致负压无法达到峰值水平。(3)机器故障,包括负压及抽吸流量设定有误、泵功能失调、管道连接松脱、集液盒插入错误、集液盒液体超量,以及抽吸管道老化、顺应性下降等。
4.瞳孔缩小:术中瞳孔缩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术前散瞳不充分或时间过久;(2)对所用散瞳剂不敏感;(3)术中机械或化学刺激;(4)手术时间过长。在这些因素中,以机械刺激及手术时间过长最为常见。
手术中可采用1∶100 000的肾上腺素液冲洗前房以扩大瞳孔,无效时可考虑其他方法。根据手术不同阶段的操作特点,可采取不同方法处理本阶段出现的瞳孔缩小。(1)撕囊时出现瞳孔缩小,可补充注入粘弹剂,以期瞳孔有所散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继续完成撕囊;如确有困难,可改用开罐式截囊方法。(2)水分离时出现瞳孔缩小,当囊膜边缘可见时,可继续完成水分离。当瞳孔缩小超过前囊膜边缘时,经验丰富的术者继续操作并不困难,而初学者应设法散大瞳孔后继续进行水分离。(3)超声乳化阶段出现瞳孔缩小,应设法散大瞳孔后继续手术。如果瞳孔持续缩小,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晶状体核脱位于前房,在前房内行超声乳化。小瞳孔状态下,不易将晶状体核脱入前房,如果必需,可行放射状瞳孔切开术,以便晶状体核脱入前房。(4)抽吸皮质及植入人工晶状体时出现瞳孔缩小,一般不引起严重并发症。抽吸皮质时出现瞳孔缩小,可使用辅助器械协助推开抽吸部位的虹膜,以增大可视范围;亦可使用分离式注-吸系统,以提高注吸的安全性。植入人工晶状体时瞳孔缩小,可使用高质量粘弹剂帮助完成植入操作。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