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朝晖 韩瑶 杨春燕 苑亚贞 狄景珍 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眼科(熊朝晖、杨春燕、苑亚贞、狄景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韩瑶)
【摘要】 目的 研究拉坦前列素和噻吗心安连续应用12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作用和对眼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18例,随机分成2组:拉坦前列素组和噻吗心安组。分别滴用0.005%拉坦前列素每日1次和0.5%噻吗心安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眼压及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且眼压下降平稳恒定;但拉坦前列素组降眼压作用更强大(P<0.05)。拉坦前列素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A)和舒张末期流速(EDV)较治疗前均增加,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而噻吗心安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坦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疗效及改善眼血流作用优于噻吗心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关键词】 拉坦前列素;噻吗心安;青光眼;眼内压;血流动力学
高眼压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发生和发展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青光眼是由多因素的引起的疾病。目前,降低眼压仍是治疗青光眼的金标准,但其他致病因素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认为,视神经的缺血缺氧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降眼压药物对视神经血流的影响倍受关注。我们进行了本次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实验,比较每天1次0.005%拉坦前列素和每天2次0.5%噻吗心安滴眼液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降眼压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并观察其对眼血流的影响,以期更合理地评价这些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随机控制严格按照患者入选组日顺序随机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无论单双眼入选,均作为1例。如果选择的病例只有1眼符合,则该眼为试验眼;如果选择的病例双眼均符合,则筛选检查时眼压较高的1眼为试验眼。根据上述标准,共有226例患者入选。拉坦前列素组137例,噻吗心安组89例;其中,拉坦前列素组5例不能按期随访,噻吗心安组3例因眼压控制不良需要手术治疗而退出,完成研究者共计218例。2组病例在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2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日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2组资料均衡性较好,见表1。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年龄>18岁,眼压>22 mm 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未经治疗或仅用单一降眼压药物治疗者,后者入选前需停药(β受体阻滞剂:停21 d;肾上腺素能制剂:停14 d;胆碱能制剂和碳酸酐酶制剂:停5 d)。排除标准为:(1)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史或前房角关闭者;(2)近3个月内已行抗青光眼手术或激光小梁成形术或入选前已行其他内眼手术者;(3)配戴接触镜者或近3个月内有眼部感染或炎症者;(4)对所用药物过敏者;(5)因全身情况不能入选如心肺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6)1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研究或依从性差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如发现眼压控制不良、依从性差或患者本人要求也将退出研究。
1.3 给药方法 拉坦前列素组用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latanoprost,辉瑞公司生产),每晚滴眼1次(19:00),1滴/次;噻吗心安组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天津中央制药厂生产)上午、下午各1次(约8:00、16:00时),1滴/次,治疗期12周。
1.4 观察时间和内容 患者于治疗前(入选日、入组日)和治疗2周(即治疗后第14天,以下类推)、6周及12周观察下列项目:(1)有效性指标:①眼压:用Goldmann眼压计由青光眼检查室专人测量,入组日和治疗12周于9:00 、13:00、17:00时测量;治疗2周和6周于9时测量,每个时间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②眼血流: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进行检查。使用HP8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频率7.5 MHz,线阵扫描。 (2)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检查视力、视野、角膜、虹膜、前房和晶状体(包括一般检查和裂隙灯检查),眼底,测血压及脉搏,并记录自觉症状。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性评估
2.1.1 降眼压疗效:拉坦前列素组治疗12周后,平均日间眼压从(26.6±2.3)mm Hg降至(17.8±2.6) mm Hg;噻吗心安组从(26.0±2.6) mm Hg降至(18.6±2.3) mm Hg,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眼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拉坦前列素组眼压(17.8±2.6) mm Hg低于噻吗心安组眼压(18.6±2.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优于噻吗心安。拉坦前列素组第2、6、12周眼压分别为(18.6±3.2) mm Hg、(18.1±2.9) mm Hg和(17.8±2.6) mm Hg,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噻吗心安组第2、6、12周眼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种药物均能平稳降低日间眼压,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眼压变化的比较注:与入组日比较,P<0.05;与拉坦前列素组比较,#P<0.05
2.1.2 2组治疗前后视神经乳头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治疗后拉坦前列素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的PSA和EDV较治疗前均增加,RI较治疗前降低,而噻吗心安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2组治疗前后CR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4 2组治疗前后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