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 论
眼屈光系统所发生的散光现象,主要是由于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或晶体前面和后面,以及视网膜不均一或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异常导致的,其中最多见于角膜前表面的屈光不正。角膜前表面散光与总体散光的关系早在1886年就由Javal提出:EAs=1.25×KAs+眼内部散光度(通常取逆归型0.50 Dc),在1988年由Grosvenor等[1]提出简化的Javal定律:EAs=KAs-0.5,由于该公式简单易算,所以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由于内部散光的多样性并随着年龄变化,并且过去多使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散光,在对非对称角膜表面散光测量时往往出现误差,甚至与实际不符[2]。因此,陈翔等[3]认为Javal定律公式的准确性欠佳,仅适用于少数完全对称型角膜散光的计算。而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能测绘全角膜表面形态,能客观地提供实际屈光数据。本研究对屈光不正的48例77眼高度散光(散光≥2.5 Dc)儿童患者分别进行带状检影和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表明角膜散光与眼散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48,直线回归方程:EAs=0.9619KAs+0.3717,与Javal定律有区别。Javal定律反映了在睫状肌麻痹下的眼散光度基本来自角膜散光度,表现为眼散光度略低于角膜散光度。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与Javal定律有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高度散光中,角膜后表面以及晶体的散光等对整个眼散光的影响与中低度散光眼不同,还是由于Javal仅适用于少数完全对称型角膜散光的计算?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人类的角膜呈椭圆形,椭圆的中心与角膜中心不一致。由于角膜在解剖上的这个特点,大多数呈顺规散光。本研究48例儿童高度散光患者中顺规散光为94.8%,逆规散光为5.2%,未发现斜向散光,这与以往的文献[4]报道相似。同时,其轴向分布很有规律性:在±5°分别为64.9%和31.2%,±15°分别为93.5%和87%,这与以往的文献[56]报道一致。此外,两种散光在散光轴位差别5°和10°者分别为53.2%和81.8%,因此,角膜散光与眼散光的散光轴大多数是一致的。这可能是因为眼的散光大多来源于角膜,角膜表面不均一是引起散光的主要原因。但本组同样也有3例两者的散光轴相差大于7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部分眼的散光不单来源于角膜因素,晶状体弯曲度、光学中心偏离或屈光间质、屈光率异常等其他因素也同时参与了眼散光的形成[7]。
【参考文献】
[1]Grosvenor T,Quintero S,Perrigin D M,et al.Predicting refractive astigmatism:a suggested simplification of Javal's rule[J].Am J Optom Physiol Opt,1988,65(4):292297.
[2]孙然.计算机角膜地形图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2):713718.
[3]陈翔,关征实,林智.儿童高度散光眼的角膜地形图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11):678680.
[4]岳丽菁,郭海科.高度散光眼散光与角膜散光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2(2):122123.
[5]张士胜,周德佑,邓伟,等.角膜地形图对近视散光眼的评价作用[J].眼科研究,2001,19(4):335337.
[6]施明光,黄学平,方海珍.儿童散光检测的比较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5,31(3):209210.
[7]徐广第.眼屈光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5964.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