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远视的实验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26 15:35:40 中华眼科在线

  2 结果

  2.1术中情况:手术过程中,有一眼的角膜瓣作成不完全瓣。在激光对角膜基质床切削后,有两眼出现角膜瓣的完全断离,其余兔眼手术过程均顺利。

  2.2 术后一般情况:所有术眼术后第3天裂隙灯检查,角膜瓣透明或轻微水肿,对位良好,无明显角膜上皮层间植入及其他层间异物。仅在角膜瓣的边缘发现有与角膜刀切口相吻合的半圆形混浊(见图2)。2只眼有点状或小片状上皮缺损,术后第2周检查时已完全愈合。其中1眼发现角膜瓣下角膜基质散在细点状沉积,术后第2个月时已消失。随访3个月时角膜瓣缘混浊已消失。随访期间无1眼在光学区出现角膜雾状混浊。

  2.3 角膜地形图分析

  2.3.1 角膜地形图形态:所有眼经H-LASIK切削后,角膜中央和旁中央区的屈折力呈现增加的形态改变,而在周边区屈折力呈下降的形态改变(见图3、4)。图5为典型的无偏心远视切削模式的Placido盘照片,中央区的环行带非常规则,无明显的散光迹象,宽的环行带为过渡区。图6为角膜瓣制作偏心的Placido盘照相,中央区的环行带出现了扭曲。

  2.3.2 角膜屈折力变化:见附表,表中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术眼术后的屈折力与术前相比,在不同随访时间是有差别的(P<0.01),并且发现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的屈折力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说明在此期间出现了屈折力回退,而在术后1个月至3个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此期间屈折力是稳定的

图2:术后角膜瓣裂隙灯下所见

图3 8号兔顺眼+8.00D切削后的胸膜地形图变化(左为术前图,右为术后三个月图)

图4:5号兔左眼+5.00D切削后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左为术前图,右为术后三个月图)

图5:典型的激光争削无偏心的placido盘照片

图6:角膜瓣制作偏心的placido盘照片

附表 两组角膜中央3mm区手术前、后平均角膜屈折力变化    单位:D

  n 第3天 第2周 第1个月 第2个月 第3个月
+5.00D组 8 +5.49±1.61D +5.55±1.73D +4.70±1.80D +4.86±1.24D +4.52±1.03D
+8.00D组 8 +9.81±1.13D +9.71±0.91D +9.01±1.02D +8.87±0.92D +8.64±0.84D

  2.3.3 术后散光情况:+5.00D组的术前平均散光是0.69D,术后3个月时是1.05D;+8.00D组的术前平均散光是1.13D,术后3个月时是1.97D。

  2.3.4 切削直径与术后光学区直径的关系:与预期的光学直径相比较,+5.00D组的平均光学直径为3.91mm,+8.00组为3.93mm,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光学区是指角膜前表面屈折力在±1.00D范围内的区域。

  2.4 病理学观察结果

  2.4.1 光镜:所有兔眼角膜经激光切削后光镜下见病理愈合反应轻微,术后各期随访未见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术后2周至3个月,均可见角膜瓣缘相对应处角膜上皮增生变厚,其下方胶原纤维无中断现象,但多形性的角膜细胞明显增多,紧邻相连的薄层基质胶原纤维下出现了胶原纤维的排列紊乱,多形性的角膜细胞更加增多,该区仅限于光学区和过渡区之间切削最多的区域。在该区下角膜胶原纤维呈规则排列,形态一致的扁平角膜细胞平行分布。

  2.4.2 电镜:术后2周至3月电镜下都可见角膜旁中央区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浅基质层成纤维细胞增多。角膜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增大。内皮细胞和后弹力层无明显改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激光,角膜,远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今冬最IN尹恩惠贵妇烟

让你更美丽的6条化妆妙

13款最适合你的今冬眼

熬夜族试试敷木瓜除眼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