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 论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前患者已伴有其他眼疾[1]。本组病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白内障术后出现低视力,除11例与手术操作损伤有关外(角膜水肿4例,黄斑囊样水肿7例),其余94例均为术前即已经存在的眼部病变所致(占89.5%), 其中角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及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是本组病例中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
各种角膜病引起的角膜混浊是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根据近年我国各地流行病学调查,致盲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白内障、角膜病、沙眼、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病[2]。本组病例中术前即已存在角膜病变者有33例,另有4例系术后角膜水肿所致,共37例(占35.2%),是导致术后低视力的第一位原因。
视神经萎缩是某些神经系统、脉络膜、视网膜或视神经本身病变的后果[3]。本组病例中,视神经萎缩者21例(占20.0%), 是仅次于角膜病变的第二位原因,其中有8例患者眼底呈典型的青光眼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表现,但这些患者术前长期被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而忽略了青光眼的诊断, 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另有5例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所致的视神经萎缩,可能与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
本组病例中,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所致术后低视力有15例(占14.3%),是第三位原因。这些患者眼轴往往特别长, 仅需植入很小屈光度甚至负度数的人工晶体,其术后低视力并非由于屈光不正所致,而是黄斑区病变引起。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是否需要植入人工晶体值得考虑, 仅行ECCE或Phaco或许也能达到同样疗效。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糖尿病史较长且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者易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本组病例28例伴有2型糖尿病,其中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导致术后低视力者有11例, 因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是影响白内障术后低视力不容忽视的原因。
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是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增高的老年性疾病,此病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4]。但本组105例中仅有8例系SMD所致,位居角膜病变、 视神经萎缩、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后,其原因有待探讨。本组病例中有7例是黄斑囊样水肿所致, 这些病例均有术中晶体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已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此外,尚有4 例为特发性黄斑裂孔,2例为特发性黄斑前膜,均系术后眼底检查方才发现。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是视网膜受闪光或图像刺激后在头颅皮肤面记录到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电反应。它们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由于视皮质的极大部分信息来自黄斑区,故VEP不仅反应枕叶视皮质的功能,而且也反映了视网膜黄斑区和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到视皮质的这种通道的功能[5]。周妍丽等[6]认为FVEP检查能精确反应视路及中心视网膜功能,对屈光间质混浊的病人检查视路病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有很高的评估价值。目前,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手术都能植入人工晶体,但是若术前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提示视路及中心视网膜功能异常,尤其是高度近视、糖尿病及原有黄斑病变者,是否植入人工晶体要慎重考虑。
参考文献:
[1]娄晓静,孙慧敏,袁佳琴.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低于0.5的原因分析[J].实用眼科杂志,1994,12(3):154
[2]惠延年主编.眼科学[M].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6~227
[3]黄叔仁主编.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
[4]严密.老年性黄斑变性[J].中华眼科杂志,1987,23(6):313
[5]杨钧主编.现代眼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5
[6]周妍丽,黄毅. 老年性白内障术前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1):27
(襄樊市中心医院眼科,湖北 襄樊 441021)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