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 果
2.1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变化(见表1)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变化从表1可看出兔前房内注射0.04%倍诺喜后1 d六角形细胞百分率大于对照组(P<0.05),注射后3 d角膜内皮细胞数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细胞密度小于对照组(P<0.05),面积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14 d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3 d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P<0.05),平均面积增大(P<0.05),细胞密度减小(P<0.05),面积变异系数增大(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14 d与注射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理组织学评价
正常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膜完整连续,相邻细胞之间可见紧密连接,胞浆内见较发达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细胞核膜完整,切面呈长椭圆形,长轴与表面平行。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房内注射后14 d均见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与正常相比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角膜内皮细胞是紧贴于角膜后弹力层的单层细胞,具有特殊的性质。正常人角膜由于其胶原纤维黏多糖固有的水化作用而产生一种吸入压,这种压力和角膜内皮的屏障功能、主动液泵功能不停地将角膜基质中的水分泵回前房保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角膜恒定的含水量[2]。角膜内皮细胞缺乏分裂增殖的能力,缺失后不能再生,只能由邻近细胞通过扩展和移行来覆盖局限性缺损。动物实验及离体组织标本能够直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在表面麻醉剂作用下的不同变化,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了直接依据。细胞面积、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率是反映形态学的定量指标。这种形态学改变比角膜厚度、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等指标更加灵敏。
有研究表明表面麻醉剂可以引起角膜内皮细胞Na+K+ATP酶损害[3],使其活性降低,引发花生四烯酸内源性代谢,并伴有时间依赖性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4]。在这种损伤刺激下,角膜内皮细胞线粒体出现异常,细胞有氧呼吸和能量代谢障碍,ATP生成减少,引起细胞水肿,粗面内质网肿胀引起细胞蛋白质合成障碍,此时角膜内皮细胞通过自身改建能力作出反应,重建内皮泵以维持角膜透明性的功能状态,当调节机制不能适应时和在内皮细胞移行扩大修复过程中,就会出现结构上的改变,直接导致内皮细胞原有六角形结构破坏。从本实验可以看出,0.04%倍诺喜经兔前房内注射后3 d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各指标的改变,至注射后14 d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差别(P>0.05),电镜所见亦无显著变化,正是由于角膜愈合储备功能被激活,消除了角膜内皮细胞水肿而使其恢复透明性。但由于人与动物之间角膜内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具有极大的种族差异,在用倍诺喜行表面麻醉时仍应避免使其随手术切口进入前房内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 MATHEW M R,WEBBL A,HILL R.Surgeon experience and patient comfort during clear corneal phacoemulsification under topical local anesthesia[J].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2002,28(11):19771981.
[2]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301337.
[3] ROSENWASSER G O,HOLLAND S,PFLUGFELDER S C,et al.Topical anesthetic abuse[J].Ophthalmology,1990,97(8):967972.
[4] DAVIS K L,CONNERS M S,DUNN M W,et al.Induction of corneal epithelial cytochrome p450 arachidonate metabolism by contact lens wear[J].Invest Ophthalmol Vis Sic,1992,33:292297.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