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2.1 两组CNV比较
碱烧伤后最初3 d,两组结膜均表现为混合充血,烧伤区角膜呈灰白色水肿,第4天两组CNV开始长入角膜缘内, 实验组与对照组CNV 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7~14 d,对照组CNV生长最为旺盛,血管粗密, 面积为(8.48±1.03)~ (23.91±1.82) mm2;实验组CNV细小、稀疏、生长缓慢,面积为(5.67±0.61)~ (17.71±1.65)mm2。两组术后7~14 d CNV生长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443、8.003,P<0.01)。见表1。术后15~16 d两组血管生长减慢,开始消退,但19 d两组CNV面积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t=6.639,P<0.01)。 表1 两组兔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CNV面积比较
2.2 两组MVD比较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角膜全基质内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壁薄,管腔大,排列紊乱;实验组浅基质层内可见较少量新生毛细血管,且管腔较小,分布较稀疏。免疫组化染色示,CD34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膜表达,对照组血管多,管腔大,黄染区多,MVD为5.87±1.44;实验组CNV 稀少,管腔细,黄染区少,MVD为3.60±0.94。两组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 4.191,P<0.05)。
3 讨 论
内皮抑素是近几年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DHANABAL等[4]研究显示,内皮抑素能特异性抑制处于增殖状态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伴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皮抑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内皮抑素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 使肿瘤消退[5,6],用于肿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各种病因,如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创伤、手术、感染等导致的CNV增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亦是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 但在临床上对于CNV的治疗至今还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CNV是由角膜缘血管网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逐渐侵入角膜而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因此,对CNV抑制性药物进行研究,对于CNV的防治、保持角膜透明性、恢复视力有着重要意义。CNV性疾病将是应用内皮抑素进行治疗的一个良好适应证。
本文实验采用碱烧伤法诱导CNV的形成[7],该模型非常逼真地再现了角膜碱烧伤的病理状态,是研究炎症性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且此模型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和比较新生血管生长状况。我们将重组内皮抑素用于治疗碱烧伤法诱导的角膜CNV,观察其抑制CNV的效果。结果显示,重组内皮抑素可明显抑制CNV的增生。
本文观察了不同时间CNV生长情况,发现碱烧伤后7~14 d为血管生长最旺盛时期。内皮抑素能够明显抑制CNV的增生,主要表现为CNV生长速度减慢,生长面积较小。本文实验组CNV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MVD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有关内皮抑素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还不很清楚。RAPRAEGER等[8]研究表明,内皮抑素可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硫酸肝素糖蛋白结合,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和FGF2与内皮细胞的结合,从而干扰细胞黏附、迁移。此外,有关内皮抑素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机制包括:①内皮抑素与原肌球蛋白结合破坏微丝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运动功能丧失[9]; ②与抑制基质外金属蛋白酶有关,基质外金属蛋白酶是一种含锌结构的内源性多肽,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外基质,这是新生血管生成开始阶段细胞侵入和迁移所必需的,内皮抑素与基质外金属蛋白酶酶原结合抑制该酶的激活[10]。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内皮抑素并不能完全抑制CNV的增长,说明CNV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因子共同调节的过程, 单一因子可能并不能完全抑制其生长。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结膜充血程度、角膜反应相似,角膜水肿的消退过程基本一致,证明内皮抑素在眼部应用是安全的,不影响碱烧伤后角膜的愈合过程。
综上所述, 内皮抑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角膜CNV的作用, 但目前关于其在眼部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研究还缺乏。如能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提高纯化技术,并将其制造成为利于眼部使用的剂型,将为CNV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O’REILLY M S, BOEHM T, FOLKMAN J, et al. Endostatin: an endogenous inhibitorof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J]. Cell, 1997,88(2):277285.
[2]周东风,张忠广. 人血管内皮抑素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43(1):2224.
[3]DAMATO R J, LOUSHNAIL M S. FLYPN E, et al. Thalldomide is aninhibitor of an giogenesis[J]. Proc Ncad Sci USA, 1994,91:40824085.
[4]DHANABAL M, RAMCHANERAN R, WATERMAN M J, et al. Endostatin induces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J]. J Biol Chem, 1999,247(17):11721.
[5]倪庆桂,汪振诚,徐根兴,等. 人内皮抑素的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肿瘤活性[J]. 南京军区医院学报, 2002,24(1):1.
[6]张国锋,王元和,张明敖,等. 内皮抑素对胃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 2002,40(1):59.
[7]邱培瑾. 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J].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0, 24: 360363.
[8]RAPRAEGER A C, KRUFKA A, OLWIN B B. Requirement of heparan sulfate for bFGF 2 mediated fibroblast growth and myoblas differention[J]. Science, 1991,252:17051708.
[9]ERGER A C, FELDMAN A L. The angiogenesis inhibitor, endostatin, does not affect murine cutaneous wound healin[J]. J Sur Res, 2000,91(1):2631.
[10]欣坚. 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3,10(1):6567. 上一页 [1] [2] |